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脑科学研究揭秘:大语文是个“骗局”, 别再逼娃死读书了!

0
分享至



谁说要想大语文学得好,多读就能出真知?万人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了“黄金阅读时长”,不用死熬时间。

作者:立正妈妈,蓝橡树专栏作者。国家人社部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重磅直播预告



下周,我们邀请到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南瓜」,来给我们聊聊语文学习规划!

她是学而思AI批改负责人,有10年一线教学经验。曾担任2家大语文机构的负责人。

南瓜老师最擅长的事,就是从启蒙阶段规划孩子的语文阅读,什么年纪该读什么书?家长应如何陪伴?从自主阅读过渡到输出,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

总之,如果你想科学地培养一个的爱阅读的孩子,利用碎片时间训练孩子思辨能力,都可以蹲一蹲咱们这场直播间哦!

9月25日和9月26日两场,

干货和福利都很多,

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直播

作为前任语文老师,后来的阅读推广人,这些年一边教别人家娃,一边被自家娃“虐”,大语文那点事,我也算摸得门清。
我发现大家提起“大语文”,大家总有点懵:要么看了大量阅读看不到成效着急、要么想报班却不知道怎么选、要么就是觉得大语文就是「智商税」
殊不知,很多人其实都被“大语文”给骗了,踩坑一踩一个准。

大语文就是一场「骗局」
大语文是啥?其实很多人云里雾里。最常见的就是误以为“大语文=大量阅读”。
非也,非也!其实语文就是语文,无分大小。
这些年提出“大语文”这个概念,是为了让孩子“多读”、“泛读”,但不是单纯的大量阅读,也不是任何书都可以读,而是要有筛选地读,有深度地读不然就会出现“读了万卷书,下笔仍抓瞎”的情况。

有家长想着,选书我不会,深度阅读我搞不来,花钱请人搞总可以了吧?
但“花钱报了大语文课,到期末考试还是那分数!”说实话,这话真不能全怪培训机构,多半是咱对它的期待跑偏了—— 把它当成“速效提分药”,指望吃几顿就见效,那肯定是要失望的。
所谓“语文”,“语”是指语言学习,包括识字、组词、造句,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这部分交给校内基本足够。
“文”字就包罗万象了,不光指文学作品,还有文化、文史等各个方面,还需要在阅读中综合分析,综合,汇总,迁移,理解,运用等能力,去处理阅读对象中所蕴含各种信息。
孩子在不断理解作品意思的基础之上,“读书”会经过三个层次的进阶——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浅阅读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理解阶段3、“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以,要想学好“大语文”,单纯上课、做题、看书,是不够的,定要学有所思,思有所想。
阅读者(C)与文盲(D)在进行阅读任务时的大脑差异, 阅读者大脑中的文字加工区域有所激活,而文盲没有。锻炼得越多,脑区越大,智力得到的启发就越多
去年遇到个家长,给三年级的娃报了半年大语文课,期末语文才涨了 5 分,气呼呼来找我吐槽。
可跟孩子聊了几句,我立马惊着了:班里聊《三国演义》,别的娃只会说 “诸葛亮好厉害”,这孩子能掰扯出 “诸葛亮选刘备,不光是因为刘备仁义,还因为曹操那边谋士太多,他难掌权,孙权又太年轻,听不进老臣的话”,甚至能背出《出师表》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跟我聊 “这话里藏着诸葛亮的无奈”。
你看,这就是大语文的价值,它没法立竿见影地直接给分数,但能让孩子的脑子“活”起来,这种本事,到了高年级写作文、做阅读理解,自然会显出来。
真正的大语文,不是熬时间、叠数量、上培训班,而是“让孩子会玩文字、会看世界”。与其逼着娃背古文、抄好词好句,不如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带他们“入坑”。
脑科学数据告诉你, 别瞎熬读书时长
当然,语文要想学好,看书少不了。好多家长就要问了,“到底让娃读多久书才管用?”
真不是读得越久越好。
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发表于《心理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
“每周阅读 12 个小时是最佳的阅读时间,而且与改善大脑结构有关。反之,超过推荐的阅读时间,反而会导致孩子认知能力逐渐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孩子花更多时间久坐,会减少参与其他可能促进认知发展的活动的时间,包括运动和社交活动。

这一项万人脑科学研究,分析了广泛的数据,其中针对分年龄段的阅读策略,也给出了建议。做阅读推广这些年,许多照着这个来的家庭都证实了,亲测有效。

  • 6-8 岁:每天 1 个小时左右,主打“玩着读”

这个年纪的娃,注意力跟小猫似的,坐不住太久,所以得把时间拆开来:早上吃早饭时读15分钟,放学回家写完作业读 15-30 分钟,睡前再读 30 分钟,灵活变动,积少成多。
切忌,别盯着钟表硬熬时间!
我见过有家长逼娃“必须读满2小时”,结果娃拿着书发呆,眼睛在书上,心思早飞到动画片上了。还不如让娃专注读30分钟,读完痛痛快快玩一会儿,效果好一百倍。
重点不是读多少字,而是让娃觉得“读书不累,意犹未尽”。
“有趣”在这个阶段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只要觉得“好玩”,慢慢就会把阅读=玩儿,自然读到心里去了。
我家二宝一年级时,读《小猪唏哩呼噜》,天天模仿小猪滚泥坑,边滚边喊“小猪吓得直冒冷汗,唏哩呼噜滚泥坑。”后来自己画画,还会给画配上这段台词,再后来,写看图写话,这话也直接改改就写进去了。
写作能力是逼不出来的,但可以好玩的阅读,就能让娃不知不觉就把书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这个阶段的共读在于积累,日积月累的沉淀,定能让娃的词汇量翻倍。二宝那时候天天蹦出新词,比如看晚霞,突然说“妈妈,天空像打翻了颜料盒,五彩斑斓的”,惊得我赶紧问“这话哪儿学的?”,他说“书里呀!”
  • 9-12 岁:每天1到1个半小时,要“带着脑子读”

这个年纪的娃,脑子开始会“拐弯”了,不能再只看图画书,得读点有情节、能琢磨的书,比如《夏洛的网》《绿野仙踪》。
我家大宝四五年级时,还是拆分时间,但延长了碎片阅读的时长,每天攒起来接近1个半小时,一周就能读8-10小时。少量多次会比硬性规定更出效果。
而且,我给他定了个“规矩”:读完一本书,必须跟我“抬一次杠”。
比如读《夏洛的网》,他说“夏洛太傻了,为了威尔伯牺牲自己不值得”,我就跟他掰扯“那你觉得朋友之间该咋相处?”,聊着聊着,他自己就说“其实夏洛是想让威尔伯知道,有人会为他拼命”。后来他写作文,直接把这段想法写进去,老师给了满分,夸奖他“有自己的思考”。
带着脑子去读书,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理解阶段,才能逐渐读懂文章背后的深意。经常有家长说孩子阅读理解扣分严重,就是因为孩子只读懂了表面,没读透内里。 读不透,报班再多也很难出效果。
大宝那时候做阅读理解,“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人物性格”,比班里同学快半拍,就得益于日常读书总抱着“抬杠”的好胜心,愿意主动去思考背后的深意。

哈佛心理学家将四年级称为“阅读危险期”,成绩掉队高发。此阶段如果没能获得“高阶阅读能力”,会造成长期的学习困难。
  • 13-15岁:每天2小时左右,要“杂着读”

上了初中,娃功课多了,没时间死磕一本书,但得让他们“啥书都沾点”。
我给大宝列的书单里,既有《西游记》《朝花夕拾》《基督山伯爵》这类名著,也有《人类简史》(青少年版)《李不白:从地理到历史》《苏东坡传》,还有各类杂志,如《三联少年新知》《好奇号》《万物》等杂志。
周中时间少,就少读点,每天抽饭后半小时,阅读+消食。周末时间多,可以定个固定阅读的午后,精读某一本书,阅读时长照样能攒出来。
有次他写作文《最敬佩的人》,没写爱因斯坦、钱学森,反而写了鲁迅,认为“他既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勇斗士,也是解剖国民人性的善良医生。他写‘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不是为了嘲讽阿Q的可笑,而是为了叹息一个底层人在时代碾压下的卑微与绝望。他的批判,始终带着哀叹的悲悯心。”老师在班里当范文读,连连夸赞“视角独特,文化和思考两不落”。
每周读书不求量但求质,在读中有思,思中有论的过程中,娃的脑子才能“越用越活”。大宝现在跟我聊历史、聊科学,一套一套的,不仅知识渊博,还能大抒己见,见解独到,经常让他爸都自叹不如,这都得益于从小的“抬杠”中思辨。
我们常常用固定时间、固定书籍、固定空间,强摁牛头喝水般培养一个“被动读书人”,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其实,培养一个“主动阅读者”,爱读,多读,懂读,才能读出真正的“阅读力”。

带娃高效读书的“笨办法”
为什么许多孩子会遭遇“三四年级大滑坡”的现象?
加拿大的国家首席教授斯坦诺维奇 就曾解释过这个问题——“一个九岁孩子的眼泪是:他的同学们在阅读进度方面已经挫败了他,阅读将影响他以后所做的一切。”
因为阅读同样存在“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阅读越多,神经网络越强大,在处理信息时越高效有序,应对在学业上越来越复杂的阅读任务,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强者愈强。
可以说,阅读脑强大,学习能力肯定不会差。阅读的马太效应
可是好多家长都头大,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时间带娃读书”、“不知道咋教”,其实不用搞复杂,这三个“笨办法”,我用了十几年,学生和自家娃都受益。
1、分级阅读:别让娃“啃硬骨头”,从“能咬动”的书开始
给娃选书,就像给他们挑鞋子,合脚最重要。
6岁以下的娃,就看绘本和桥梁书,字少图多,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大卫不可以》,让他们觉得“读书像看漫画”,培养阅读兴趣;
7-10岁,读章节书,比如《没头脑和不高兴》《长袜子皮皮》,文字慢慢变多,但故事有趣,克服对读全文字书的恐惧;
10岁以上,再读经典名著的青少年版,比如《西游记》(青少版)《鲁滨逊漂流记》,循序渐进,在读中有所思、有所悟,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我见过有家长逼着刚上一年级的娃读《三国演义》,娃拿着书哭,说 “字不认识,也看不懂”,这不就是折磨娃吗?我家大宝直到五年级,才开始读《三国演义》青少版,之前一直读《三国故事漫画》,听名家讲三国故事的音频,等他对人物熟悉了,再读文字版,就轻松多了。
2、教娃“偷懒技巧”:不用逐字读,学会“抓重点”
好多娃读书慢,是因为“逐字啃”,其实可以教他们“偷懒”。
比如读课外书,先看目录和前言,了解“这本书讲了啥”;遇到不懂的词,别立马查字典,先猜意思,读完再验证;读完后,画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比如《夏洛的网》,就画“威尔伯 — 朋友 — 夏洛、坦普尔顿”、“事件 — 被卖 — 夏洛救它”,一目了然。
大宝三年级时,读一本书要花两小时,后来我教他这招,现在一小时就能读完,还能把故事讲明白。关键是让娃知道“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啃烂,是为了把有用的东西装进脑子里”。
这招用在阅读理解的答题中也大有用处,时间紧张来不及仔细读的考试中,学会“抓重点”。找得到关键词,答题才能快而准。

3、别让娃“读完就忘”,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教学生和带娃时,都有个“小习惯”:读完书,逼他们“说点不一样的”。
比如读《骆驼祥子》,不能只问“祥子最后怎么样了”,得问 “你觉得祥子为啥会变成那样?要是他没买那辆洋车,会不会不一样?”
只有深度思考,才能锻炼阅读脑。
利用“提问引导 + 多角度分析”的方式,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对于同一主题对比不同文本,拓展思维广度;结合热点话题讨论,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每一场亲子讨论,就都变成了一场寓教于乐的大型辩论赛,比刷题有趣更有效。
大宝读《简・爱》时,我问他“简・爱为啥敢跟罗切斯特叫板?换成你,敢不敢跟老师提意见?”他琢磨了半天,说“简・爱是知道自己要啥,敢于争取。我有时候不敢,是因为怕挨骂”。
虽然嘴上认怂,但“遇事可以勇敢争取”这个观点却刻到了心里。后来一向腼腆怕出错的他,在考卷被扣错分时,主动举手跟老师说“这道题我的解法其实更简单”,让老师听完解题思路后大为惊喜,直夸“有勇气”。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带着问题读书”,把书里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琢磨。别让书中传达的所思所想仅限于“躺”在答题卷上,而是把书里的东西“拽”到生活里。
阅读的最后层次便是朱熹笔下的“熟读而精思”,咀嚼和消化后,形成滋养自己的血肉。
“读书本身就是意义。”读书这个行动就像爬山,自带激励和奖赏。当孩子翻越过一座座的山,眼界更宽、心胸更广、头脑更清晰,不知不觉间已蜕变成那个脱胎换骨的更好的自己。
结语
其实大语文真没那么玄乎,说白了就是“带娃在文字里过日子”:让他们从书里认识世界,学会思考,懂得表达。
不用追求“速成”,也不用跟风报班,每天花点时间,陪娃读几页书,聊几句天,日子久了,娃的脑子会越来越活,语文能力也会慢慢上来。
毕竟,好的语文素养,不是逼出来的,是“泡”出来的——泡在书里,泡在有爱的聊天里,泡在热气腾腾的生活里。
少年读书正当时,宜早不宜迟。

有阅读需求的家长可以下周2场直播,各种大语文问题都可以在线问。一场分享阅读干货,一场是学而思大语文年包的讲解。我还薅来了独家赠品福利——智乐教扫描词典笔。这也是学而思课程开学季的尾单了,赠品非常丰富,预约走起~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韩国网友破防了!只因在网上看到印度人对韩国的真实评价

韩国网友破防了!只因在网上看到印度人对韩国的真实评价

星火起源
2025-09-19 13:45:28
郑丽文选情急转直下,党内竞争白热化!

郑丽文选情急转直下,党内竞争白热化!

梁察天下
2025-09-20 06:20:04
新华社权威快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

新华社权威快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

新华社
2025-09-19 14:00:50
豪掷100亿,赛力斯,再攀高峰!

豪掷100亿,赛力斯,再攀高峰!

浪哥财经V
2025-09-18 18:13:11
扛不住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子抛售大潮,正席卷各大中小城市…

扛不住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子抛售大潮,正席卷各大中小城市…

巢客HOME
2025-09-18 07:35:04
中国军团迎最大冲牌日!竞走铅球全力出击,世锦赛Day8赛程全解析

中国军团迎最大冲牌日!竞走铅球全力出击,世锦赛Day8赛程全解析

生活新鲜市
2025-09-20 05:36:04
演完《雪中悍刀行》演《赴山海》,她像老了10岁,差点没认出

演完《雪中悍刀行》演《赴山海》,她像老了10岁,差点没认出

娱君坠星河
2025-09-19 09:25:40
“带导盲犬爬泰山”当事人:没有虐狗,渴望理解,盲人也想爬山

“带导盲犬爬泰山”当事人:没有虐狗,渴望理解,盲人也想爬山

新京报
2025-09-19 15:12:31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马英九已站队,张亚中:不能对美国言听计从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马英九已站队,张亚中:不能对美国言听计从

通文知史
2025-09-19 02:35:05
图多尔:有些顶级门将犯的错能气死我,但迪格雷戈里奥没犯过

图多尔:有些顶级门将犯的错能气死我,但迪格雷戈里奥没犯过

懂球帝
2025-09-20 04:18:10
铁证如山:多项数据表明:泰山队就是被裁判针对了

铁证如山:多项数据表明:泰山队就是被裁判针对了

姜大叔侃球
2025-09-19 20:54:20
内娱第一“扶弟魔”,一人养全家,出道九年还买不起一个厕所?

内娱第一“扶弟魔”,一人养全家,出道九年还买不起一个厕所?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7 19:59:28
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仰天长叹: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

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仰天长叹: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

抽象派大师
2025-09-18 14:34:22
蔚来旗下乐道L60新款正式上市 起售价20.69万元

蔚来旗下乐道L60新款正式上市 起售价20.69万元

墨谈科技
2025-09-19 21:15:59
令人担忧!中超名帅患上严重“恐飞症”,媒体人:他只能借酒浇愁

令人担忧!中超名帅患上严重“恐飞症”,媒体人:他只能借酒浇愁

国足风云
2025-09-19 08:00:56
全国唯一,医疗小巨人,超越恒瑞医药!

全国唯一,医疗小巨人,超越恒瑞医药!

飞鲸投研
2025-09-19 09:38:02
重庆通报:正局级封毅被查

重庆通报:正局级封毅被查

新浪财经
2025-09-19 20:49:05
南京官宣:崔吉胜,任上被查

南京官宣:崔吉胜,任上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19 15:29:48
Shams:希罗将接受左脚脚踝手术,预计缺席8周

Shams:希罗将接受左脚脚踝手术,预计缺席8周

雷速体育
2025-09-20 04:32:09
美国女首富:身家首次超过7000亿元,两个哥哥也是千亿美元富豪

美国女首富:身家首次超过7000亿元,两个哥哥也是千亿美元富豪

火星人杂谈
2025-09-18 17:09:49
2025-09-20 07:20:49
牛锅巴小钒
牛锅巴小钒
分享我的十八线小城生活~
416文章数 174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校长要创办一所有烟火气的无边界学校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手机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手机要闻

iPhone17系列零售版验机防骗、防扯皮攻略| 验机细节拉满「科技美学开箱」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