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阳,见字如面~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口咽通气道的放置法。
一、什么是口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又称简易人工气道,是将后坠的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
二、适应症
1.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2.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
3.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4.需较长时间解除舌后坠者;
5.手法托下颌无效者。
三、禁忌症
1.呼吸肌麻痹或中枢性呼吸衰竭;
2.下呼吸道梗阻;
3.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4.呕吐频繁;
5.咽反射亢进。
四、型号的选择
1.长度
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合适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2.足够宽度
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颗牙齿为最佳
五、用法
1.直接放置
将通气道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
2.反向插入法
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度,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对于意识不清者,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的上唇齿与下唇齿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臼齿处插入,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六、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侧,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或以少许棉絮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吸中的运动幅度,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
还需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
七、护理重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2.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3.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前后吸入高浓度氧,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4.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仅限于尚存自主呼吸且无咳嗽反射的意识障碍病人,如病人呕吐频繁且量较大时,口咽通气管的存在反而会增加病人误吸的危险,应及时改变策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欢迎指正、补充、留言、探讨~
编辑|沐阳同学
视图|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寄语|感谢关注、转发、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