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好政策和市场风向的支撑,一场储能“爆单潮”正在席卷整个行业,供需关系骤然扭转,市场已呈现“一芯难求”的火热盛况。面对这场由市场需求主导的行业风口,头部电池厂商楚能新能源早已前瞻布局,一方面继续推进电池满产交付,另外利用完善的供应链保障项目扩产,以稳定的供应链优势打造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头部地位。
·8月出货量全球第四
最新数据显示,楚能8月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四,市占率达到8.7%。这份成绩单并非一蹴而就:2024年,楚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GWh,位居全球第七;2025年上半年,楚能出货量超20GWh位居全球前五,目前月出货量已超过8GWh;截至目前,楚能2025年新增储能订单超60GWh,订单来源于中国电建、中核汇能、中车四方所、中国能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央国企及多家储能系统头部厂商。
楚能亮眼成绩背后,源于2024年初率先量产314Ah电池、坐拥110GWh有效产能、海内外专业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日益强大的交付和售后能力。据《电池中国》报道,“今年是314Ah电芯真正全面替代280Ah电芯的一年,而当下,楚能新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纷纷释放出电芯满产信号,排产计划已排至今年年底,部分企业订单甚至覆盖到明年年初。”随着订单不断涌入、产能高效转化和交付项目落地,楚能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有机会挑战更高名次。
·供应链备战先人一步
在行业普遍面临“电池荒”与原材料供应瓶颈的背景下,楚能充分发挥了湖北企业“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出击与原材料头部企业签订了长约。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8月,楚能先后与华创新材、瑞德丰、常州锂源、九江天赐、诺德股份、科达利、杉杉科技、新宙邦、贝特瑞等多家原材料头部企业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涵盖电解液、负极材料、铜箔、结构件、正极材料等多个锂电关键环节,预计总采购金额已超500亿元。
与其说是“后来居上”,还不如说是“棋高一着”。就在楚能前瞻性密集布局供应链之后,市场全线飘红,多家头部锂电池企业随后也跟进,纷纷补强供应链。不得不说,在这一波供应链建设风头,楚能已经做到了领跑行业。通过多家核心供应商深度绑定,锁定关键材料供应,有效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为楚能持续扩产、保障订单交付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
·二期建设扩产正当时
9月6日,楚能正式与宜昌市政府签订宜昌楚能二期投资协议,规划用地面积约1730亩,规划年产能约80GWh,研发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PACK模组等新能源产品。楚能宜昌二期的扩产,既是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楚能二期项目全面开动,又顺应了如今市场发展的节奏,再次引领2025年储能行业新的扩产潮。按照楚能以往的节奏,加上此前三大基地一期建设的经验,宜昌二期预计需要一年左右就能建立起智能化工厂并投产,届时宜昌楚能将具备145GWh有效产能,成为全球单体产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政策东风劲吹,市场热情高涨。楚能正凭借其前瞻的战略眼光、坚实的供应链基础和高效的产能部署,牢牢把握着这一波储能行业重大机遇,将以头部企业之姿,在全球储能市场竞争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并持续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