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财政部会议上首次公开承认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以色列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国际孤立状态。这位长期以来一直对外展示强硬姿态的总理表示,以色列可能需要多年时间才能摆脱这种孤立局面,在此期间需要适应“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一罕见的承认发生在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闭幕之后。约6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多哈,发表联合公报谴责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呼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阻止以色列继续针对巴勒斯坦人的行动,包括实施制裁、切断军用物资供应,甚至推动暂停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内塔尼亚胡直接挑明,研发会卡壳,生产也可能卡壳,必须靠自己,多搞点自己的东西,这话音刚落,欧洲那几个老伙计,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就禁止运武器了,话说得很死。
西班牙那个合同,8.25亿美元,直接撤了,全世界都看着,就连美国这个最大的军火商,也不是回回都给面子,拜登那阵子,就冻结过炸弹交付,特朗普上来又给解了,这风向说变就变,压力就这么来了。
内塔尼亚胡想了个词,说以色列是雅典加上超级斯巴达,既有脑子又有拳头,打包在一起,历史上的斯巴达,军队是厉害,但不怎么容人,最后也没撑住,他用这个比喻,自己的战略方向就有点模糊。
问题他不往里找,全怪外头,说欧洲有人在搞反犹太复国主义,还有极端伊斯兰,卡塔尔投资社交媒体,把全球的话语权都抢了,跟美国议员团见面,连中国卡塔尔都捎上了,说是信息战,也没见拿出什么证据,这转移矛盾的意思太明显。
国内反对派可没闲着,前总理拉皮德直接就说,国际上这么孤立,就是内塔尼亚胡和他那套政策搞出来的,制造商协会主席托默也提醒,自给自足对经济是个灾难,这些话都指着一件事,这政策到底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他自己。
国内压力也不轻,民调一出来,六成多的人都觉得,换人质比打仗要紧,内塔尼亚胡75了,这届总理能干到2026年10月,他现在就想抓住这个军事窗口期,把加沙的事彻底办了,就怕左翼一上台,政策全变了。
经济上也不好看,他安抚大家,说投资以色列是聪明的,别信那些看空的,股市全球最强,话说得好听,可外边的形象掉得厉害,挪威主权基金把投资撤了,理由是道德风险,好几家以色列企业直接受影响,经济这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际上的态度也在变,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盟友,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以色列过去那种无条件支持,正在一点点消失,美国表面上还撑着,可国务院对多哈的空袭一声没吭。
超级斯巴达听着是厉害,可现实里,没有哪个国家能单靠武力站稳脚跟,经济、科技、外交、软实力,哪样都不能少,光靠美国撑腰,根本做不到真正的自给自足,现在碰到的对手也不是哈马斯或者黎巴嫩真主党那么简单,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开始抱团了。
海湾合作委员会发了个联合声明,要搞共同防御,卡塔尔、沙特、阿联酋这些,以前各走各的路,现在因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反倒走到一块去了,埃及、约旦、印尼、巴基斯坦,快60个伊斯兰国家,都在协调立场,在联合国层面也开始联手,真要搞成军事协作,以色列面对的可就是个大包围圈,不是零敲碎打了。
内塔尼亚胡这步棋,是在赌别人会忘了加沙,赌美国会一直支持他,赌军事能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他算错了外界舆论觉醒的速度,也算错了以色列自己能承受的代价,武器能自己造,可市场、技术、盟友,都不是说有就有的,欧洲真要断了合作,亚洲也得重新考虑投资,阿拉伯世界一团结,以色列那个超级斯巴达的梦就做不下去了。
看看历史,把自己关起来当孤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安全得靠对话合作,堵着门打架,最后路只会越走越窄,反对派领导人亚伊尔·戈兰的话说得很直白,没有第二次机会来修补这些损害了,人质被抛下,以色列被孤立。
现在就到了这么个路口,是继续孤立下去,还是选择对话合作,怎么选,不光影响自己,整个中东的安稳都跟着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