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头,其实就是人类最古老的UI设计。没有文字,没有图标,只靠几块石头,就能传递方向、祈愿、情感和信念。”
你见过1200万人围观别人堆石头吗?
这不是综艺,也不是行为艺术展,而是易烊千玺的直播间。
他没有唱歌,没有跳舞,没有互动。
只是低头,慢慢地搬石头、堆石头、盯着石头:
整个过程,进入心流状态的四字弟弟,就像堆石头的玛卡巴卡:
17分钟过去,最后丢下一句“就这样吧”,直播结束。
结果呢?1200万人在线围观,话题阅读量破亿。
有人看得一脸懵,有人说这是“顶流的艺术”,还有人笑着评论“像极了上班摸鱼的我”。
没多久,瑞幸咖啡的官方账号也跟了一波:
几块石头叠在咖啡杯上,配文“天气不错,摆个石头”。
这画面,怎么看都像是在模仿代言人。
咖啡杯成了舞台,石头成了道具,品牌和爱豆的动作,重叠在一起。
瑞幸深得代言人真传
大概是粉丝们的期望值太高了,还想着跟爱豆互动一下什么的,没想到四字弟弟在直播期间,异常冷静,甚至有点神秘,引发了大量讨论。
最大的一个梗 就是,易烊千玺的沉浸式堆石头,像极了玛卡巴卡:
有人说,易烊千玺和玛卡巴卡从来没有同时出现过,细思极恐:
有人说石头数量都一样:
有人说俩人都是四个字,都喜欢堆石头:
有人说还有就是他俩堆石头时,都沉默不语:
有人说易烊千玺直播时气场好强,给人一种不敢惹的感觉:
有人说从这次直播第一次get到易烊千玺:
这是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有人说建议下次从洗石头开始:
莫非是谐音梗吗?
有人说怪不得都喜欢,原来他俩是同一个人:
还有人夸瑞幸的宣发是天才,深得代言人真传:
说瑞幸这是代言人同款堆石头:
有人说瑞幸懂得怎么紧跟代言人步伐:
有人说 瑞幸是最与时俱进的品牌:
懂得活学活用:
和代言人垒的石头一模一样:
有人建议瑞幸出石头拿铁:
有人说瑞幸摆出了艺术气息:
有人说瑞幸肯定看了易烊千玺的直播:
还有人求瑞幸出更多易烊千玺的周边:
从以上评论 看出,瑞幸这波热度蹭得真及时、真高级,只字不提易烊千玺,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在cue谁。
瑞幸为什么要模仿易烊千玺堆石头?
瑞幸的逻辑,其实很直白,而且背后确实有点小心机。
首先,通过堆石头这一动作,绑定了代言人。
易烊千玺的动作,被转译成品牌动作,粉丝看到石头,就能想到瑞幸。
就像在粉丝心智里,种下一颗“石头=千玺=瑞幸”的三角关系。
石头上面堆咖啡杯,本身就有视觉冲击力。
既荒诞又好笑,天然适合在微博、小红书、朋友圈被二次传播。
品牌要的就是这种“看不懂但忍不住转发”的效果。制造话题效果拉满。
此外,瑞幸堆石头也提升了品牌调性。
咖啡不只是提神饮料,还可以是“慢生活”的象征。
堆石头的正念氛围,刚好能嫁接到品牌身上。
瑞幸想说的是:喝咖啡不只是提神,还能让你慢下来,像堆石头一样找到平衡。
最后,粉丝看到品牌模仿偶像,会觉得“品牌懂他”,这种情感认同,比广告语更有杀伤力。
当然,风险也不是没有:模仿太直白,容易被骂蹭热度;模仿太频繁,容易稀释偶像的艺术意味。
瑞幸这次的动作,从反馈效果来看,恰到好处,粉丝都很买单。
易烊千玺为什么要堆石头?
相比品牌的营销逻辑,易烊千玺堆石头,更像是个人表达。
易烊千玺在演唱会里,玩过泥土、泥塑,这次堆石头是同一脉络:用自然材料做艺术。
泥土和石头,都是最原始的媒介,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味。这次直播堆石头,算是艺术兴趣的延续。
堆石头需要专注和耐心,本身就是一种冥想。
对粉丝来说,看偶像安静地堆石头,也是一种陪伴式的正念体验。
有人说,看 他堆石头的过程,自己也跟着慢下来了,让我想到 禅意与正念。
过去易烊千玺因“泥土环节”被解读为玄学,引发争议。
这次堆石头更纯粹,更艺术化,淡化了迷信色彩。
与其说他在“摆造型”,不如说他在“摆心境”,也算是对争议的一种回应。
换句话说,千玺的堆石头,是“艺术+禅意”的结合,而不是“迷信+玄学”的翻版。
堆石头在不同文化里的隐喻
聊完了瑞幸堆石头,也聊完了易烊千玺堆石头,咱们再来聊聊“堆石头”这件事。
图:Rod Long/UNsplash
堆石头不是千玺的发明,而是一个跨文化的古老动作。
它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都出现过。
西藏的玛尼堆:
在山口、河 谷、寺庙旁,藏民会一块块堆石头,每放一块就像念一次经。
图:西藏玛尼堆
那是祈愿,也是和天 地打招呼。
石头堆得越高,愿望就越接近天空。
中国的石头情结:
女娲补天用石头,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望夫石哭成传说。
石头是天地的骨头,也是情感的载体。
文人更是把奇石当人格化的象征,孤高、清雅、不随俗。
宋代文人甚至把石头供在书房里,像供一位朋友。
日本的枯山水:
庭院 里,白砂象征水流,石头象征山与岛。
图:Se. Tsuchiya/unsplash
摆石的过程就是修心,石头之间的空隙就是无常。
有人说,看懂了庭院里的石头,就看懂了自己。
西方的堆石路标(cairn):
荒凉的山 路上, 突然出现一堆石头,那是路标,也是旅程的见证。
图:Albert Dehon/ unsplash
登山者在山顶堆石,表示“我来过”。
每一块石头都是旅程的印记。
当代的石头平衡(Rock balancing):
艺术家把石头堆成违背重力的造型,观众看得屏住呼吸。
心理学家把它当成正念练习,每放下一块石头,就像放下一点焦虑。
石头倒下?没关 系,那是提醒你接受无常。
图:Jeremy Thomas/ unsplash
堆石头,其实就是人类最古老的UI设计。
没有文字,没有图标,只靠几块石头,就能传递方向、祈愿、情感和信念。
石头是人类最古老的朋友圈动态,没有滤镜,没有配文,却能留下“我来过”。
石头是最简陋的界面,也是最高级的交互。你放下一块,别人看懂了,这就是跨越千年的用户体验。
石头是沉默的,但它能替人类说出最热烈的愿望:祈福、修行、孤独、旅程。
堆石头是人类最早的“存档功能”,一块石头就是一段记忆,一堆石头就是一部传记。
如果说火是人类的第一个工具,那石头就是人类的第一个符号。
说来说去,瑞幸模仿易烊千玺堆石头,看似一个小动作,背后却牵动着品牌与偶像、粉丝与文化的多重关系。
对瑞幸来说,这是一次符号借用;对千玺来说,这是一次艺术修行;对人类来说,堆石头早已超越娱乐,它是祈愿、人格、修行、旅程的象征。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堆石头时,别急着笑它无聊。
那可能是某 个人的祈祷,是某段旅程的印记,也是某个品牌想要讲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