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权益市场继续突突突,A股这边,虽然股票中位数还是亏的,但1000多只的偏股ETF里,90%以上都是涨的,赚钱效应其实是不错的,尤其是宁王一枝独秀,今天再次大涨超6%,8月以来已经涨超40%了;港股那边,更是炸裂,恒生科技大涨超4%,创2021年底以来的新高了。
之前说过,这周两条主线:
一是中美谈判,今早的消息,川宝签署了第四次延长对TikTok的禁令执行宽限期,延长三个月,证明谈判确实是达成了协议的,对市场至少是中性偏乐观的结果;
二是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明天凌晨,就会有结果了,从昨晚的美股、欧股,到今天亚太地区的日韩股市,基本都是尾盘跳水,持一份谨慎态度的;再看A股和港股这边,显然,资金要明显更加的亢奋——从9月5日开始算,短短8个交易日,A股的融资净买入超过了1000亿,南下的港股净买入接近900亿,资金驱动的行情,仍然是明确的。
不过,尾盘,我们可以看到,多家大券商,被巨量的卖单,封在了-1%的跌幅上,其中中信证券卖一的位置有31亿卖单,主动降温的迹象,依然明显——但还是之前的问题,用临时手段打补丁,而非长效机制,注定无法长久。
借用几张图,帮大家聊聊,更加偏宏观一些的视角吧。
第一,中国科技三巨头加起来,和特斯拉一个市值,这合理吗?
今天港股科技板块全线上涨,给大家提供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截至今日收盘,恒生科技的前三大公司,分别为腾讯、阿里、小米,市值分别为60609、30821、15056亿港元,合计为10.6万亿港元,折算一下,就是1.36万亿美刀,那么,下图,看下美股七巨头,你会发现:
中国科技三巨头的市值,不多不少,正好排在,美股七巨头的....第八位。
怎么看待这个对比呢,我个人觉得,要多个角度去理性分析。
1、美股大科技市值更高、估值更高,有其合理性,撇开美元定价、全球流通等因素外,很简单的逻辑,很多C端业务,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的客群上限可能是50亿,而国内的公司,可能上限就是15亿(硬件方面相对容易突破一些),懂得都懂,咱就不展开了;
2、美股大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确实更好一些,大家的护城河都是比较清晰的,而在中国,即使是头部的科技公司,除了腾讯之外,也很难有第二家,说自己有明确的护城河——像美团这种,三个月时间就能被捅到要休克一阵子,阿里前些年也被拼夕夕一度打得没了方向;
3、但是,中国最大的三家上市科技公司,总市值只能排美股七巨头的“第八位”,这合理吗?我觉得长期来看,这并不合理,至少会有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
从投资的视角看,最确定的一件事就是,当下,中美是全球唯二能持续产生科技巨头的国家了,因此,第一步,就是在中美之间同时做好配置和布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区分散、均衡配置、多元资产”的第一条;第二步,对于国内的科技巨头,用指数参与投资,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模式——不管竞争多么惨烈,最后,肉总会烂在一个锅里(无非是巨头们如何分配份额的事情)。
第二,恒生科技创4年来新高,到头了吗?
对比完中美的科技股,我们再来具体看下,恒生科技的情况。
上半年,我们说过,3000-3300点的大A、4500-5000点的恒生科技、5500-6000点的标普500,都有明确的配置价值,现在,三者分别突破了3800、6300、6600点。
下图,我拉了一下,2019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图,以及估值(PE-TTM)的变化。
可以看到:
2021年,恒科峰值1万多点,PE是48倍;
2022年,恒科最低点2700多点,PE是32倍;
当前,恒科6300多点,PE是24倍,换句话说,涨了这么多,估值还比22年更便宜了。
第三,再看创业板,新高之后,贵不贵?
除了恒生科技,今天,创业板也已经创下2022年初以来的新高。
我同样拉了一下,下图,2010年以来,创业板指数的走势图,以及估值(PE-TTM)的变化,同时,还加上了10年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图。
可以看到:
2015年的历史最高点,创业板4000点,对应PE是134倍;
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高点,创业板3500多点,对应PE是63倍;
目前,创业板3150点,对应PE是44倍。
换句话说,如果和过去两个高点相比,目前的位置,不算低,但还不算疯狂,尤其是要考虑到,10年国债为锚的无风险利率,在这10年间,由4%,下行到了2%不到,对应股权类资产,本身就应该有系统性的估值抬升,我们下面总结部分会讲到。
那么,看完恒生科技、创业板的指数和估值走势图,我再贴一张图,下图,来自中金财富的公众号,可以看到:
最近1年,wind全A涨幅是50%左右,其中股息贡献1.85%、盈利贡献6.5%、无风险利率贡献14.1%、风险偏好贡献28.2%;
而港股这边,恒生指数55%的涨幅中,股息贡献2.99%、盈利贡献10.56%、无风险利率贡献25.34%、风险偏好贡献16.59%。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导致的股市估值的系统性抬升,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企业盈利的贡献,在A股和港股,皆是如此,因此,如果过度关注基本面和企业利润的同比/环比变化,却忽视房间里更大的大象(前所未有的低利率环境),无疑,就会彻底踏空本轮行情,且依然会看着新增的经济数据,继续自怨自艾——这就是为何我们说,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是这轮行情的最核心主线;
第二,在A股做空机制缺失的情况下,A股的风险偏好贡献,远超港股,换句话说,炒作的氛围更加浓厚,整体来看,港股的估值,亦更加合理,从我们上述对比恒生科技和创业板的PE来看,也可见一斑。
在具体投资上,低利率环境下,在拥抱优质股权投资大时代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大家,在中美两个股市、A股和H股之间,做好地区分散、均衡配置,这些最基本、但也最不容易出错的投资姿势。
多聊几句市场的热点哈。
1、债券,多听听有绝对收益思维的固收+基金经理的观点。
中午开始,债券和股市开始背离,长端债券下行幅度较大,具体,可以看中午的解读《》。
我们的观点还是不变,低利率是中长期主线,因此,债券不空的基础上,更好看股市的结构性机会,对稳中求进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固收+投资,做好股债均衡配置,积累底仓,是具备性价比的选择。
下图,表韭固收加,推出三个多月了,从平台方介绍的数据来看,跟投用户的数量和热情,都远远超过了预期,也证明,稳健投资赛道,依然是很多人偏好的。
今天,贴一下表韭固收加的持仓基金,创金合信鑫祥(010605)的基金经理,刘润哲,上周发布在蚂蚁上面的观点,下图,是我截取的配置策略部分的原文。
核心是两点:
第一,大的方向上,减持科技,增配顺周期和价值板块;
第二,细分领域上,看好的方向,包括黄金、化工、出海制造业、非银金融,以及科技方向的AI、半导体、CPO。
从固收加的操作来看,这么做可以理解,基金经理自己也说,核心目的,是“增强组合的盈利确定性与抗波动能力”。
今年以来,创金合信鑫祥的业绩,继续还是挺稳的,已经连续第四年,跑在行业前列了,规模还只有个位数,希望,这类 小而美产品, 规模别涨太多。
2、跟投建议。
最近无操作,等待明天凌晨的降息决议结果,等周五再说。
一早,在持有人群里有过汇报,还没入群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公众号的菜单栏,找到入口。
就聊这么多。
求赞、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