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玛多秦朝刻石的争议,目前已有权威结论。2025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经多学科专家论证和科学检测,认定该刻石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相关结论如下:
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位于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海拔4306米,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将方□/采乐□/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秦代特征。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近期新刻可能。
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实证了秦代对青藏高原的探索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综上,青海玛多秦朝刻石的真实性已得到权威认定,此前的争议已通过科学方法和多学科研究得以澄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