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申铖)财政部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
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21085亿元,同比微增0.02%;非税收入27113亿元,同比增长1.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68亿元,同比下降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3930亿元,同比增长1.8%。
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来看,前8个月,国内增值税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国内消费税11523亿元,同比增长2%;企业所得税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个人所得税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从数据看,本次税收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在9月9日的发票数据时就有预计了,一方面表明当下经济企稳与结构分化并存,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体复苏动能依然较弱!
我们看到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微增 0.02%,虽扭转了前期负增长态势,但增速仍处于低位,表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其中,增值税(+3.2%)和消费税(+2%)的增长,与消费市场温和回暖、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直接相关,也与国家几万亿的专项和特别国债投入上下游产生的消费乘数有关!
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领域的扩张,带动了相关商品流转税的增长。但是,我们看到增值税大涨,但企业所得税仅增长 0.3%,反映出多数行业盈利改善有限,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高企等压力,大量企业扣非后的盈利水平依然有待改善,经济面头部资源集中现象明显,这会在后续抑制财政刺激的效用,加速边际递减风险!
其次,我也发现,当下经济面行业分化与政策红利释放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如 AI 芯片、智能驾驶)的高增长,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贡献。例如,半导体行业预计 2025 年营收增长 12%,AI 市场规模突破 2200 亿美元,这些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了税收增长。此外,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15% 的优惠税率,进一步放大了政策红利,让这些企业的利润和订单数大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房地产相关税收(如契税、土地增值税)因楼市低迷出现两位数降幅,拖累整体税收增速。
接着,由于地方债问题,以及供给侧改革、逆周期调控等因素,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差异明显!中央财政收入下降 1.7%,主要受进口环节税收减少(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央企利润增速放缓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8%,得益于地方税源结构优化和非税收入盘活(如国有资产处置、土地收储等)。
从规模看,地方政府前 7 个月新增 3.3 万亿元专项债支持基建项目,带动了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非税收入增长,预计8-9月这个规模会相对较快增加!
我们再来看个税增长和税收增长!1-8月个税增长 8.9%
!其实,早在财政部2025年1-5月税收数据发布后,一组数字就引发了热议: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个人所得税却逆势增长8.2%。这种“总量降、个税涨”的背离现象引起过当时社会广泛的讨论,究其原因,主要是个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高收入人群!
数据显示,年收入前 10% 的群体贡献了约 90% 的个税,而年收入 12 万元以下群体基本无需缴税。2025 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5.6%,其中财产净收入增长 2.7%,部分高净值人群直接受益于股市增长,其财富主要通过通过股权激励行权、股票减持等实现收入跃升,直接推高个税。
而 2025 年的个税改革对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 36 万 - 96 万元)税率进行了优化,导致部分人群税负增加。例如,年薪 60 万元起步的白领个税增幅较大,同时,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稽查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减少了 “阴阳合同” 等避税行为,进一步释放了征管红利。
此外,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优化(如三孩家庭托育抵扣额提升至 4000 元 / 月)虽减轻了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但对整体个税增长影响有限。
从收入分配结构看,个税增长反映出经济转型期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新质生产力行业的高薪酬岗位(如 AI 工程师、生物医药专家)与传统行业的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税收贡献向高收入群体集中。
与此同时,平台经济从业者(如外卖骑手、自由职业者)因税务分类调整(从 “经营所得” 转为 “劳务报酬”),实际税负上升,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分化。
再聊下,财政支出,1-8月,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10%,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 5.6% 和 5.1%,体现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托底民生的政策导向。主要贡献来自于养老金标准上调、医疗救助覆盖面扩大、事业救济等措施,这直接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对经济内循环形成支撑。此外,对节能环保的支出也增长 6.6%!
此外,就是供需两端的刺激消费、刺激产业升级政策,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比较值得一说的是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 30%,主要依赖专项债发行(前 8 个月净融资 10.27 万亿元)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落地。资金重点投向基建项目,短期内拉动投资需求,长期则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然而,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 4.7%,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承压,财政可持续性面临挑战,预计赤字增速会持续高斜率增长!
当前财政数据表明,经济回升依赖政策驱动而非内生动力,即货币财政化,市场财政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预计4季度,将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通过消费补贴、文旅融合等措施激活内需并继续平衡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投资,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和土地财政!
此外,当下个税已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高收入群体贡献主导的个税增长,当下社会经营成果和居民实际财富增长之间存在一些被平均的问题!
未来或会探索对资本利得、财产性收入等征税,同时优化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此外,需加强国际税收合作,防范高净值人群跨境避税,转移国内依靠财政刺激及居民利润让渡的财富流出。
最后,财政数据上反映出,当下地方财政对专项债的依赖度上升,需强化项目收益评估和风险防控。建议扩大 “自审自发” 试点范围,优化专项债投向结构,优先支持收益自平衡项目。同时,通过盘活国有资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拓宽财源,房地产税或许会加快落地,税基问题影响面较大,长久的金融信心底气就是税基。
PS:PS:由于新闻较新,表格数据都是1-7月内的,尚未包括8月数据,此外,整体而言1-8月我国经济表现领先全球,形势始终稳中有升,居民预期和收入不断提高,因此才能在金融市场的数据面上不断创造中国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