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将于10月17日~20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举办。本次年会主题鲜明、内容前沿、形式多样,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一线实践,为全国科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全方位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理念更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科技教育前沿
年会的专题分会场设置与国家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契合,旨在帮助与会者提升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
1.理解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通过大会主旨报告和各专题分会场的讨论,与会者将更深刻地领会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核心文件的内涵,明确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2.拥抱智能时代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赋能(分会场四、六,工作坊一)、智能时代的教师培养(分会场五)等专题,将直接帮助教师理解AI如何重塑教学范式、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从“技术工具”的使用层面上升到“教育生态”的变革层面。
3.拓展科学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议题涵盖了从前沿科技转化(分会场三)、航空航天(分会场九)到工程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分会场十),引导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课本知识,而是将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4.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面向思维发展(分会场七)、项目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分会场八)等主题,强调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帮助教师建立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模式。
5.拥有国际视野与本土自信
科学教育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分会场一、二)的重复设置凸显其重要性,让参会者在了解全球最新趋势和资讯的同时,更坚定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的科学教育之路。
二、 技能提升:获取实用工具,升级教学“兵器库”
工作坊和多个实践性分会场的设计,确保了与会者不仅能听到新理念,更能学到新方法,带走新技能。
1.掌握前沿技术与教学融合技能
通过人工智能实践(工作坊一)、激光造物(工作坊三)、自制仪器(工作坊四)等动手型工作坊,教师能亲身体验并学会如何将AI、数字制造、低成本实验等技术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获取特色课程与活动设计能力
天文探索(工作坊五)、航空航天课程(工作坊六)、科幻与想象力(工作坊九)等工作坊提供了可直接迁移的课程案例和活动方案,帮助教师在校内开设社团、组织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3.深化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
分会场八和工作坊中的大量案例,将为教师提供设计跨学科项目主题、管理项目进程、进行成果评估等一系列实操指南。
4.提升资源利用与场景构建能力
科技馆里的科学世界(工作坊七)将指导教师高效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资源,拓展教学空间的边界。
三、资源获取:汇聚优质内容,赋能一线教学
与会者将满载而归,获得大量可直接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
1.课程与教材资源
特别是中小学机器人教材编写(分会场十一)、航空航天教育实践(分会场九)、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分会场十)等专题,计划分享成熟的课程体系、教材大纲和教学案例,是极其宝贵的教学参考。
2.教学工具与方案
工作坊中亲手实践过的自制仪器方案、激光造物图纸、人工智能教学套件使用指南、天文实践活动流程等,都是可以直接复制使用的教学工具包。
3.学术与研究资料
各分会场的报告PPT、论文摘要集、专家推荐的书单和文献等,将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重要学术资源。
4.项目与合作机会
了解到最新的学生活动信息、教师培训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等,甚至可以现场和专家、高新企业、高等院校达成科技教育合作意向,为个人和学校的发展引入新动力。
图:延吉市工人主化宫
本次年会对于每一位科技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次 “头脑风暴”、一场 “技能集训”和一座 “资源宝库”。
2025年会资讯
供稿 | 年会宣传组
编辑 | 孟想
审校 | 若惜、朱志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