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王伯伯,退休后生活很清闲,养养花,下下棋,还有个小爱好,就是每天和老伙计们聊聊天,再小酌几口,晚上还能帮助睡眠,岂不美哉。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晕倒了,醒来后半边身体竟不能动了,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时大脑动脉堵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大脑动脉系统的堵塞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大脑的“生命通道”,它包括了:颈动脉系统、椎动脉动脉系统,以及它们之间汇合到大脑,形成的颅内动脉网。
大脑血管的有两条极为重要的高速通道:颈动脉和椎动脉。颈动脉:位于颈部前两侧,左右各一条,进入大脑后,负责为大脑前部(如语言、运动区域)输送约血液,约占大脑总供血的70%左右。 椎动脉,相对于颈动脉,位置更偏后,更深,没有进到大脑之前,位于颈椎椎间孔的两侧。两条椎动脉向上延伸至颅内后,合并为基底动脉,为大脑后部,如脑干、小脑供血,提供约30%的血量。
颈动脉和椎动脉,进入大脑后,形成复杂的血管网络,相互沟通,维持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一刻也不停歇。一旦血管停止供血,5分钟后就发生不能改变的脑细胞死亡,出现脑梗死,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年轻健康的时候,血管健康,有弹性,内膜光滑,血流通畅,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的脑血管血管就会出现斑块,狭窄,在某种疾病或不良生活的长期刺激下,大脑就会“挨饿”甚至断粮。轻则引发短暂脑缺血,如头晕,记忆力下降,重则造成脑梗死(中风),导致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脑血管的重要性,而哪些症状会提示血管狭窄呢?
1. 短暂性脑缺血(TIA):中风前的“预警信号” 。一般是突然出现的症,通常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一般的症状包括:一边肢体麻木或无力,比如拿不住筷子、走路拖腿,手脚麻木等等; 一侧单眼视力模糊或眼前发黑,通常叫,一过性黑矇;说话断断续续,含糊,词不达意,别人说话,也理解困难;头晕、站立不稳,像踩棉花,走路偏偏倒倒。 短暂性脑缺血关键词是短暂:症状可完全恢复,但若不干预,约一半的朋友会在1年内发展为不可逆转的中风,留下后遗症,不可恢复。
2. 慢性脑缺血:容易被自己误认为“亚健康”,休息不好,最近压力大。表现为:长期头晕、头痛;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差、情绪烦躁。这类症状常常被被自己误认为疲劳或衰老,实则也是是脑供血不足的警报。
3. 急性脑梗死:最危险,最不想发生的结局: 突发一侧肢体偏瘫、口角歪斜,吃饭喝水困难;失明或视野缺损;昏迷,叫不醒,最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讲了那么多可怕的症状,那哪些人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呢?
首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这类朋友一定一定要当心,这些慢性病对血管损伤很大。 再者,长期吸烟、酗酒、肥胖者的朋友,在医生专家眼里,他们的脑血管就像有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其次,有中风或心脏病家族史的朋友,祖上的基因对自己脑血管可能不太友好,一定需要更加注意;最后,年龄超过40岁,尤其男性,年纪越大,脑血管工作时间长了,肯定不如年轻人。所以,年轻时候不爱惜身体,比如熬夜、酗酒等等,一定有所改变,学会保养自己。
为了引起大家重视,我们再强调下中风后的严重并发症。
1. 脑梗死:致残率高达75% ,血管完全堵塞时,脑细胞会在几分钟内死亡,溶解,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如梗死面积较大,患者可能丧失自理能力,需长期康复治疗。
2. 认知功能衰退:血管性痴呆的根源 ,慢性缺血会让脑细胞长期处于挨饿状态,脑细胞不断死亡,活跃度降低,导致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
3. 反复中风:未控制的血管狭窄不断加重,部位不断增加,血流断断续续,可能出现脑梗-恢复-再脑梗的恶性循环,
大家都了解了脑血管狭窄及中风的严重后果,如果发现自己也有上诉这些症状,那我们该如何就医呢?
问题一,该挂什么科?
一般二甲以上医院神经内科或大型综合三甲家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为疑似中风或TIA的首选科室;部分三甲血管外科也可开展颈动脉、椎动脉开口的相关手术。
问题二,如何选择检查项目,各自的特点有哪些,为了方便大家对比,我们列出下表供大家参考。
问题三,如何随访检查:
我们一般建议,高危人群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人群,每年应检查1次颈动脉超声;如果发现有血管狭窄后,应每6-12个月复查MRI血管或颈动脉B超。
如何主动干预呢,我们将从生活方式到治疗手段向大家介绍。
首先,生活方式干预:我们称之为,治本之策,如何做,我们具体讲讲。
饮食:低盐(<5克/天)、低脂(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全谷物等)。
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搭配哑铃等简单抗阻训练,降低体脂则降低血管内脂肪。
戒烟限酒:吸烟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则升高血压,让血管失去弹力,血压剧烈波动。
其次,药物控制:稳定斑块、降低风险,具体还是要到专科门诊进一步了解。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斑块。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但需医生评估出血风险。
降压降糖药:血压目标<130/80 mmHg,空腹血糖<7.0 mmol/L,我们这里比较严格。
哪类手术治疗:解除“血管危机”?哪些人群,需要手术?
一般专科医生会给出专业意见,我们在这里只是简单罗列,供大家参考。总之:脑血管狭窄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久坐、熬夜、高压力,也会让血管加速老化。从今天起,健康生活,科学预防,不让大脑“断粮”。你的血管,由你守护!
作者: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李珠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