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评论一下央视主持人朱军,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可惜”了,离开央视舞台整整7年,再看朱军就会发现他的面相都变了。
面容浮肿没有精神,体态臃肿真的成为了一个“老大爷”,可能有人会说别对一个61岁的老人过于渴求,但我觉得如果这7年时间他一直在央视,大概率不会变成这样。
朱军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说他要还在央视会更好?
一张照片让朱军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照片里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掌控全场的“央视名嘴”了,离开了那个舞台整整7年,61岁的他面容浮肿,神情里带着一丝藏不住的憔悴与苍老,活脱脱一个街头大爷的模样。
这副样子与当年那个连续主持21届春晚、从未出过错的定海神针简直判若两人,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但似乎在他身上刻下了双倍的痕迹,但仔细想想,真正改变他的又岂止是时间,他的人生被“判决书”彻底撕裂了。
在那个网络还不算喧嚣的年代,朱军这张脸就是国家级的信誉担保,从1997年开始,他连续21年站在春晚的舞台中央,那张儒雅随和的脸,是除夕夜必须要出场的,他主持的《艺术人生》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朱军那种深入人心的访谈风格让他拿下了“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银奖第一名”的殊荣,可这一切都在2018年的夏天戛然而止,一篇网络“小作文”瞬间毁了他二十多年积累的所有。
女网友弦子当时还是一名实习生,她发文指控朱军在《艺术人生》录制后台的化妆间里,对她进行了“不雅行为”。
“虚伪”、“恶心”、“为老不尊”,这些标签一夜之间贴满了他的全身,曾经那个代表着权威与温情的形象不复存在,朱军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人们不在乎证据是否属实,完全就是找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7年过去,当他再次出现,那“断崖式衰老”的外貌让人震惊,发胖、浮肿,与依旧光彩照人的前同事周涛、董卿等人一对比,差距一目了然,我不禁想问,这七年时间里朱军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回到被弦子控诉之后的日子,弦子被塑造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实习生,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弱者,这为她赢得了大量同情,至于为什么这次指控让人信服,关键在于弦子太会编故事了,她提到一个关键情节,说是一位名人推门而入,打断了朱军的行为。
最初弦子指认这位关键证人是歌唱家阎维文,因为有名有姓,可供查证,所以大家也就都信了,然而阎维文出示单位证明,证实自己当天根本没有参加节目录制,弦子却改口了,她说推门而入的是另一位艺术家郁钧剑,自己是“记忆错乱”了。
这个修改起初并没有让人们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反而让人们更加坚信这是弱者在强大压力下的正常反应,然而调查组调取了当年的监控视频,没有发现两人有单独相处的时间,案件的审理从一审到二审,整整持续了4年。
法庭需要的是完整的证据,而不是编造的故事,最终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弦子的全部诉讼请求,朱军赢了,他被证明了清白,但朱军虽然胜诉,却失去了所有,而弦子虽然败诉,却被打上了“女权先锋”的标签,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支持,至今仍在海外活跃。
清白是归还了,但舆论却无法撤销,单位“放弃”了他,那个他站了20多年的舞台,再也回不去了,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命的主持人来说,这是无比残酷的,在这段几乎被黑暗吞噬的日子里,他的家庭成了唯一的避难所。
妻子谭梅从始至终都选择相信丈夫,在朱军百口莫辩、被全网指责的时候,她公开站出来维护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与他站在一起,是谭梅不离不弃的陪伴,拉着他参加各种活动,才防止了他的精神彻底垮掉。
朱军在这段日子里练习书法,参加一些慈善晚会,生活慢了下来,今年三月底,有人在家乡甘肃的民勤县看到了他的身影,他不是去参加什么光鲜的仪式,而是在一场公益治沙植树活动中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志愿者。
他穿着朴素的工装和大家一起亲力亲为地挖坑、栽树,动作很熟练,一看就是真的在干活,没有半点架子,毕竟是61岁的人了,干一会儿体力活就会累得喘气,但那种满足感却是真实的。
他在劳作的间隙拿起话筒指导年轻人几句,能看到他的眼神里重新亮起的光芒,那份属于金牌主持人的专业风采依然刻在骨子里,或许,当他从那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回到这片生养他的黄沙土地上,成为一个劳动者时,他才真正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