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当地时间9月16日,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完成C轮融资,筹集超10亿美元,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创下行业新高。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英伟达、Macquarie Capital、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高通创投等多家行业巨头参投。
此前,Figure已经历多轮融资,2023年5月完成7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24年2月获得约6.75亿美元的B轮融资。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人形机器人生产、构建下一代GPU基础设施及推进数据收集工作,以提升AI系统Helix的感知与操作能力。
Figure成立于2022年5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 AI 人形机器人,致力于解决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问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和商业场景的规模化部署。Figure创始人为布雷特・阿德科克,其在创业领域经验丰富,曾创办线上人才市场公司Vettery和 eVTOL公司Archer Aviation。
产品与技术布局上,Figure已发布了Figure01、Figure02等人形机器人,并推出了端到端通用控制模型Helix,其机器人在物流和家庭场景下展现出了特定的作业能力,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Figure 02可完成分拣包裹、叠衣物等复杂任务,核心AI平台Helix支持多机器人协作,已应用于仓储、制造等场景;
量产落地方面,Figure计划通过BotQ生产基地加速机器人量产,目标4年内实现年产能10万台。
Figure成立仅3年,累计融资近20亿美元,估值两年内增长近100倍,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被视为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
Figure此次大额融资与估值飙升,不仅体现资本市场对通用人形机器人长期前景的强烈信心,更突显全球范围内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
与Figure依靠大资本、强生态快速推高估值的美国模式形成对比,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更倾向于依托工业场景与政策支持,走“以订单验证需求、以交付推动迭代”的务实路径。优必选已登陆港股,宇树与智元正在推进IPO,它们不仅在仓储、制造等场景中逐步落地,更凭借中国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在成本控制和批量交付上积累优势。
可以说,Figure代表了一种“愿景驱动”的估值模型——依托巨头生态与宏大叙事打开想象空间;而我国头部企业则更侧重“订单驱动”,强调真实场景的落地能力与商业闭环。这两种模式并无绝对优劣,共同指向一个共识:人形机器人正在从技术展示阶段迈入“订单与交付”的双重竞赛。
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之间的技术比拼,更是中美两国不同产业路径与生态逻辑的对抗。谁能在规模量产、场景渗透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谁才可能最终定义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