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罗斯女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0
分享至

前言

最近一则来自俄罗斯的“提醒”在网上引发热议。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斯维特兰娜·朱洛娃表示,如果俄罗斯真的推行对中国公民的免签政策,很可能会有大批中国未婚男性跑去俄罗斯找媳妇。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斯维特兰娜·朱洛娃

乍一听,这个担忧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中国男性数量多、单身比例不低;而俄罗斯,女性比例明显更高。

只是,看似“互补”的人口结构背后,却隐藏着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一道道现实“关卡”……

人口结构差异

朱洛娃之所以敢于下这样的判断,背后是确切的统计数据。

据统计,中国男性的数量比中国女性的数量要多多出三千多万。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整个俄罗斯人口的五分之一。



图为中国男青年 资料图

更关键的是,在25-35岁的适婚年龄层,中国男性中的“单身大军”数量可能超过1800万,几乎是莫斯科两倍的总人口。

而俄罗斯的局面则刚好相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在性别比例上是“女多男少”。

最新数据显示,该国女性比例约为54%,男性则不到46%。



图为俄罗斯女性

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实际上存在一定规模的“剩女”现象,尤其在一些远东和大城市地区更加明显。

而这样的数据一对比,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议员会产生担忧——单身的中国男性遇到“资源更充足”的俄罗斯女性,是否会出现跨国婚配的浪潮?



图为中外跨国婚礼

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担忧有点“想当然”。

人口结构提供了可能性,却并不是必然的现实。毕竟婚姻不是数学题,不是“人数上下对齐”就能直接匹配。

跨国婚姻的发展,还有很多层比数字更复杂的掣肘因素……

中俄跨国的现实情况

跨国婚姻其实并不是新鲜事。

在中俄边境地区,尤其是像黑河、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城市,几十年来都存在中俄通婚的案例。

2024年的数据显示,仅黑河一个地方登记的中俄婚姻,就比上一年增长了28%。

这个增长趋势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升温和社会交流的活跃。

尤其是在经济和交流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频率确实在增加。

从一个小细节就能说明问题:俄罗斯最大婚恋网站Mamba在2024年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有42%的25-35岁俄罗斯女性表示愿意和中国人交往。

她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直白:中国男性在家庭责任感上更强,习惯顾家,愿意帮忙照顾孩子,相比之下,一些俄罗斯男性喜欢喝酒、性格放任,这让不少女性觉得中国男性“更靠谱”。

而在反向交流里,中国单身男性对俄罗斯女性的好感度同样不低。



图为中俄夫妻领结婚证

尤其在北方一些城市,俄语角、跨境贸易、留学交流中,不少年轻人有机会接触,跨国恋爱案例也在日益出现。

然而,跨国婚姻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现实挑战

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公民启动免签试点政策。

俄罗斯人持普通护照即可免签进入中国,最长停留30天。



图为俄罗斯美女

实施首日,黑河口岸立刻热闹了起来,俄罗斯游客轻松过关、用人民币购物、甚至尝试讲几句中文。

这样的便利无疑让人们之间的来往更多了。

然而我们需要冷静分析:免签是敞开了“国门”,却并不是通向婚姻的“捷径”。

首先是语言障碍。统计数据显示,约有68%的中俄家庭需要长期依赖翻译软件来沟通。

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情感交流、甚至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

语言不通会给双方带来无形的隔阂。

其次是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有人调侃,中俄家庭的餐桌上经常要准备两个盐罐子。

俄罗斯的口味偏重红菜汤、黑面包,中国人则习惯锅包肉、饺子、米饭。

虽然不少夫妻逐渐形成了混合的饮食文化,但也有不少人感受到磨合的困难。

而对于一些缺乏准备的人来说,这样的差异会成为婚姻中的长期矛盾。

所以,即便中俄免签政策已经实施,它提供的是发展跨国交流的便利条件,却并不是婚姻问题的“快速通道”。

结语

纵观中俄免签政策带来的新局面,我们不难看出,这既是经济交流的便利举措,也是跨文化交往加深的重要机会。

但朱洛娃议员所谓的“中国单身男大举找新娘”的担忧,其实更多是基于一种人口数字的推演,而不是必然的社会趋势。

婚姻从来不是“国门一开”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语言、文化、价值观、生活现实才是真正要面对的挑战。

对我们而言,免签带来的最大价值,是让两国普通人有更多机会去接触、理解和学习彼此。

参考资料

今日俄罗斯RT:《俄杜马议员预测俄中免签或引发中国“择偶大军”涌入俄罗斯》2025年9月16日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烽火观天下
2025-09-19 19:23:10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白面书誏
2025-09-19 13:07:48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虎哥闲聊
2025-09-19 11:39:32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47:24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LULU生活家
2025-09-19 18:40:26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16:27:41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15:13:21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阿芒娱乐说
2025-09-20 02:46:02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今天说故事
2025-08-27 10:49:12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界面新闻
2025-09-18 13:25:04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百态人间
2025-09-15 11:52:34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体育就你秀
2025-09-19 09:14:11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时时有聊
2025-09-19 06:57:31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尚曦读史
2025-09-17 03:55:07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转身微笑梅
2025-08-09 20:25:41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融资中国
2025-09-19 13:39:35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懂球帝
2025-09-19 19:27:05
2025-09-20 04:44:49
梁讯
梁讯
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哦
7084文章数 12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健康
数码
亲子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气候传播?南方转向?这俩可以合在一起说嘛?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