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叶县田庄乡康台村,村民陈美兰正在自家小摊前忙碌:“以前路边杂草半人高,现在不一样了,哪都干干净净的,处处都是景,周末游客比逢集还热闹!”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笑着说,“摆个小摊,一天能挣六七百块钱哩。”
陈美兰家附近,是由旧轮胎彩绘而成的卡通雕塑、花盆和休闲座椅,原本杂乱荒芜的村道,如今成了人气旺盛的微景点。
这番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叶县推进的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叶县一度面临着乡村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困境。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提出田村一体和美乡村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区,龙泉镇、田庄乡、仙台镇和美乡村联动圈,3个乡镇34个重点村为战略极点的“一域一圈三极点”规划目标,坚持“高位谋划、群众主体、典型带动、运营前置、增收共富”理念,深入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工作。
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叶县首先从转变干部观念入手,组织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等关键人群,分批赴浙江考察学习,将“洁美、富美、和美”的南方经验带回来。与此同时,县里邀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浙江乡立方公司等专业团队,结合“两横四纵”交通干线,统筹布局产业和村庄,打造了硒麦小镇、水润田庄等一批先导区。
“我们坚持‘一片区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拘一格塑景。”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进庚表示。在规划阶段,县里广泛征求乡土专家、老党员和村民意见,最终完成了168个既科学又“接地气”的村庄规划,真正实现了“村里人规划村里事”。
资金短缺是乡村建设的普遍难题。叶县创新构建“向上争、财政投、村里筹、群众捐”多元投入机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精准滴灌;鼓励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动投入;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捐款捐物。在康台村,村级投入80余万元建设广场游园,村民自发捐款达23万元。“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你看现在这水景、这游园,以前想都不敢想。”一位正在散步的村民感慨道。截至目前,全县整合各类资金4.6亿元,修通村组道路256公里,植树52万株,整治坑塘957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建设是基础,运营是关键。叶县始终坚持“建设与运营并重”,把盘活资源、促进共富作为片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硒麦小镇,村庄联合成立共富公司,将闲置房屋和集体资产“打包”交给专业经理人运营。去年8月开业的“Xi有时光咖啡馆”已实现营收10万余元,村集体分红2万多元。
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百姓。“1号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桐树庄村,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迎来游客30万人次。村集体盘活8间旧屋、70亩闲置土地,打造民宿、农事体验和乡土美食业态,带动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超过50万元。截至目前,叶县1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其中36个村超过50万元,14个村迈入“百万俱乐部”。叶县正用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的画笔,绘就出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壮大,到2027年创建和美村11个、富美村23个,洁美村80个,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乡村蝶变促全域嬗变。”魏进庚说。(来源:叶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贝贝 孙柯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