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第44旅无人机营指挥官维亚切斯拉夫·舒滕科最近接受了本国RBC新闻网采访,一开口就推翻了不少人对俄军的印象,他说“怎么会有人说俄军愚蠢无能?”,还强调这敌人真不容小觑。
说实话,能从乌军前线指挥官嘴里听到这话,可比那些隔着屏幕的分析实在多了。
![]()
舒滕科不是刚上战场的新兵,他2023年就进了第44旅,一开始是步枪营副指挥官,守着库皮扬斯克方向的辛基夫卡和彼得罗巴甫利夫卡。
后来到2024年3月,旅里正式组了无人机营,5月他就当上了营长。
本来想觉得他就是常规升职,后来发现不是,他在步枪营的时候就已经琢磨着建无人机分队了,到2023年底,那些分队都成了防守的关键力量,这履历还真有点“前瞻性”。
![]()
从冬到夏的战场:无人机和步兵谁都少不了
舒滕科说,不同季节的仗打起来完全是两回事。
2023年底是冬天,白天特别短,俄军那时候喜欢一波接一波地冲,一天能来五六次甚至七次集群冲锋。
换作以前,步兵硬扛肯定吃不消,但好在有无人机。
![]()
乌军靠无人机提前发现那些突击群,在它们靠近步兵之前就动手打,这才扛住了压力。
可到了夏天,情况又变了。
现在植被长得密,俄军特会用伪装。
你就算放出去几十架侦察无人机,也可能漏了某支突击群。
这种时候,步兵就得端着轻武器上了。
![]()
舒滕科还讲了个真事:有回乌军靠打击型无人机毁了俄军的隐蔽点,那些俄军突击部队被打懵了,撤退时居然迷了路,没往自己那边走,反而朝着乌军步兵的方向来。
乌军提前跟步兵打了招呼,最后步兵开枪把这些俄军解决了。
老实讲,这事儿挺能说明问题的,本来想觉得无人机能“包打天下”,后来发现战场根本没那么简单。
乌军现在用的无人机,有国产的“Valkyrie”自杀式的,也有少量土耳其的TB-2,还有些民用改装的侦察机,成本不高但能凑合用。
![]()
可就算这样,无人机营还是缺人,舒滕科说“人手不足早不是秘密了”,不光步兵缺,无人机操作手也缺,想守好每一米前线,难。
别再偏见俄军:他们的进步比你想的快
舒滕科最反对的就是“俄军愚蠢”这种说法。
他说俄军也有精锐部队,这些部队用无人机的本事很高,而且能拿到花不完的资源,更麻烦的是,这类部队还在变多。
![]()
“之前大家都嘲笑敌人无能,这是个大问题”,他这话我挺认同,战场上讲轻敌,那可是要吃亏的。
更关键的是,俄军在技术转化上比乌军快不少。
舒滕科说,乌军要是搞出个无人机新技术,想推广到全军,得等好久;可俄军不一样,只要发现这技术管用,马上就大规模生产,很快就能影响前线。
就像最近,俄军多了不少能飞进乌军后方的远程无人机,专门断后勤补给线。
![]()
我查了下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4年俄军拿的无人机数量比去年多了不少,尤其是“柳叶刀-3”改进型,能飞40公里远,打后勤一打一个准。
北约的报告也说,俄军现在不怎么搞“人海冲锋”了,改成“无人机侦察+小集群突击”,战术变灵活了。
如此看来,再用老眼光看俄军,确实不客观。
俄军之前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推进了15公里,舒滕科说这不是偶然。
![]()
首先是人不够,乌军前线不管哪个兵种都缺人,无人机营也一样,想把每处都守牢,根本做不到。
然后是环境帮了俄军,夏天那地方植被密,能见度低,无人机看不清楚,俄军就钻这个空子。
俄军的战术也简单直接:把所有储备兵力都投到这个方向,拼尽全力找乌军的薄弱点。
他们还会搞武力侦察,从好几个方向试攻,总有找到缺口的时候。
![]()
舒滕科说“这不是俄军多厉害,是我们在这个方向没足够的资源挡他们”。
这话挺实在,没找借口,也没贬低对手。
说到底,舒滕科的采访其实是给大家提了个醒:俄乌冲突不是“菜鸡互啄”,而是两个有实力的军队在较量。
![]()
俄军不是“愚蠢无能”,他们在进步;乌军能跟这样的对手扛这么久,也确实练就了硬实力。
未来这仗怎么打,还得看双方谁能先补上短板,不管是无人机技术,还是前线兵力,少了哪样都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