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欢迎大家!”近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机器人“小智”团队一出现,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们与“小智”团队交流互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机器人的构造和运行程序。新学期,大峪一小开展了丰富的人工智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邀请智慧团队走进校园、将AI融入原创情景剧、开展人工智能课等方式,助力师生开启科技之旅。
“新学年,学校以‘山水教育’思想体系为引领,依托‘水脉育人’模式,设计开展了‘铭记历史智创未来 教联共育向阳而生’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常务副校长韩文帅介绍,主题教育活动包括科技创新、国防教育、红色思政、人工智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解锁新知识、新技能,实现快乐成长。
除了与机器人对话,近距离接触“黑科技”,学校还以门头沟区红色教育资源为依托,精心编排原创情景剧《铭记历史 共同守护》。情景剧融入AI元素,邀请学生与家长代表倾情演绎,通过生动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京西抗战历史,让学生上了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
这个学期,全市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大峪一小也利用相关资源平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开启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学习。
在一年级AI启蒙课上,学生们在互动游戏中寻找、辨别身边的人工智能物品,初步了解AI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探索智能科技世界的兴趣;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则深入学习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AI探索之旅,了解大模型的概念与简单原理,亲身体验让大模型按照要求精准回答问题以及生成精美图像的过程。
“看!我学会了用AI技术生成古诗词歌曲。”在四年级学生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分了解AI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奇妙。五年级学生的课堂围绕“人脸识别实验室”这一主题开展学习,亲身体验了从“刷脸”到“识人”的全过程。学生们通过模拟人脸识别系统,逐步了解人脸检测、关键点定位和特征提取的核心流程。六年级学生则深入学习“探秘大模型”,通过沉浸式体验文字对话和图像生成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科技素养。
“大峪一小在课程和活动中深度融入科技元素,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前沿科技的浓厚学习兴趣。”韩文帅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搭建多元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为打造京西教育精品、特色教育示范区贡献智慧力量。
(采写:苏珊;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