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房子装修完毕并入住以来,已然过去一段时日。如今复盘整个装修流程,尽管某些细节之处并非尽善尽美,留有些许遗憾,但从整体而言,其中不乏诸多精妙设计,至今回想起来,我仍毫无悔意。
回首往昔,我着实庆幸当时做出了以下四个“装修决定”。这些决定实用至极,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房子带给我的舒适感也与日俱增。在此,我将这些经验分享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1、阳台定制“家政柜”
若阳台仅仅被用作晾晒衣物的场所,在我看来,着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扫把、拖把、吸尘器等清洁工具,由此衍生出的各类收纳难题,着实令人头疼不已。有鉴于此,我毅然决定在阳台打造一个“家政柜”。如此一来,阳台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便能拥有强大的收纳能力。
为此,我特意安置了洞洞板,并对每个柜子的隔层进行了精心规划。
我将不常用的物品放置在柜子的最上层,诸如净水器滤芯、擦窗工具等几个月才会使用一次的杂物,皆被妥善收纳于此。
在其下方,则整齐摆放着囤购的纸巾、湿巾、清洁剂等物品。
洞洞板在此处则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收纳功能,各类清洁工具,像吸尘器、拖把、扫把等,都能在它的“帮助”下各得其所。
由于部分清洁工具配备了诸多不同的配件,通过将洞洞板与不同尺寸的挂钩巧妙组合,无需在柜体上打孔,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就能将这些工具整齐地挂于墙面。
当所有物品摆放停当,每次打开柜门,内部景象便一目了然,取用物品也极为便捷。这般精妙的收纳方式,着实令人称赞,甚至治愈了我对规整有序的执着追求。
2、卫生间做了“四分离”
往昔的老旧住宅,尚未形成干湿分离的理念。每次沐浴之后,室内处处皆是湿漉漉的景象,着实令人困扰。
如今在装修新家时,我借鉴了日本的家居设计理念,采用了四分离的设计方案,将卫生间划分为干区、湿区、马桶区和洗衣区。
这般设计带来的最大益处便是,洗漱、沐浴、如厕、洗衣这四项日常活动能够同时进行,家庭成员再也无需为使用卫生间而排队等候,生活的便利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倘若家中空间面积着实有限,采用三分离的设计亦是上佳之选。
在打造淋浴房时,务必设计一定的坡度,如此方能有效避免积水问题的产生。玻璃门宜选用超白玻材质,其能呈现出透亮的视觉效果,不会泛绿,让整个空间显得更为敞亮通透。
至于马桶,强烈建议更换为智能马桶。相较于普通马桶,智能马桶所带来的舒适体验截然不同,个中妙处,唯有亲身体验方能知晓。在装修过程中,一定要提前预留好插座,这小小的举措,却能大大提升生活品质。
3、厨房做“高低台”
高低台设计堪称厨房装修中极具人性化的典范之作,我实在是懊悔没有更早了解到这一设计理念。
通常而言,在定制橱柜时,台面高度往往是统一设定的。然而,这样的设计对于身高较高或较矮的人而言,实则有失合理性。毕竟,不同身高的人在进行洗碗、切菜、炒菜等操作时,所需要的舒适高度是各不相同的。
高低台设计秉持着以常下厨者的身高为核心依据,对厨房台面高度进行量身定制。
一般情况下,洗菜区的台面高度应高于烹饪区,二者之间的高度差维持在1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
以我自身为例,我的身高为168厘米,我将高台高度设定为92厘米,低台设定为80厘米,如此设计十分合理。在烹饪过程中,我再也无需弯腰洗菜,也不必架着手炒菜,操作变得更加舒适自然。
4、客厅做“满墙电视柜”
满墙电视柜堪称近些年来颇为风靡的装修样式。我之所以对其青睐有加,其一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拓展收纳空间;其二,这种设计与我这样的“懒人”十分契合。
只需将各类物品尽数收纳进柜子里,轻轻一关柜门,整个客厅便瞬间呈现出一派整洁有序之象。不得不说,当初做出这样的装修决策,着实是明智之举。
当然,在打造满墙柜子之前,我也做了充分的调研。像满墙电视柜这类设计,务必要做到“开合有度”。
切不可将其全部设计成全封闭式的柜子,否则整个空间会显得过于压抑和死板。应适当预留一些开放式空间,可遵循二八法则,即留出20%的空间作为开放式区域。这部分既可以打造成展示区,用以陈列一些具有艺术价值或纪念意义的物品;也可以设计成无柜门的开放式柜子,方便取用常用物品。而剩余80%的空间,则安装柜门用于隐藏收纳。如此一来,整体效果既能展现出美观大方之态,又能保持整齐有序之姿。
(素材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侵权,请直接联系齐家小编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