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阜新:“六个你”焐热了日子,小变化甜到了心里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初秋的辽西,风已悄悄转凉。时隔半年,记者再次跟着阜新县大板镇那位总跑村子的“90后”副镇长苗亿博,踏进了三家子村。这回,不是匆匆路过,而是真真正正驻足看、静心听。一些细碎却温暖的变化,正在这个村庄悄悄生长。

小河边的污水处理站新崭崭的,村路平坦不见补丁,田间的灌溉井默默立着。曾因暴雨冲毁管网、百姓户厕停用的事儿,早已成了过去时……这些藏在秋天里的改变,看似普通,可里头却藏着三家子村用“六个你”解难题的巧劲儿,更裹着村民们日子里越来越浓的甜滋味。

“找到你、记住你、陪伴你、守护你、温暖你、幸福你”——这六个带着泥土气息、烟火温度的“你”,不是悬挂于墙的冰冷标语,而是网格员笔记本中一页页鲜活的民情,是村头公告栏上一笔笔村民共议的约定,是傍晚文化广场上随风荡漾的欢笑声。三家子村的故事,正是从“找到”那些让人犯愁的小事开始,在这个清爽的初秋,悄然结出了温暖的果实。

找到你:从“缝缝补补”到“人人心疼”,村里设施有了“守护者”

“你看,这路跟你上次来看的时候不一样了吧!”苗亿博边走边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脚下的村路平整如新,路边设施井然有序。“现在不管是井、路,还是别的公共设施,村民主动爱护、自觉维护的意识强多了。”

早先的三家子村,也曾犯过“公家东西没人疼”的毛病——设施坏了,大人瞅着不吭声,小孩不小心碰坏了也没人当回事,大伙儿都指望着“总会有人来修”。结果小毛病拖成大问题,镇里村里只能一次次“缝缝补补”,累得够呛不说,好景还长不了。

眼看这“拆东墙补西墙”不是长久办法,村里先把老党员、村民代表们叫到一块儿唠,要想设施用得久,还得靠大伙一起护。你一言我一语商量下来,最后把“爱护公共设施”明明白白写进了村规民约——谁家附近的设施要盯紧,发现问题该找谁报,条条都写得清楚。

镇上知道了这事,也想着帮衬一把,鼓励村民这份主动劲儿,协助村里搞起了“积分制”:谁先发现设施故障报上来,给积分;谁有空帮忙搭手维修,再给积分;积够了分,就能换米面油、洗衣粉这些过日子的实在东西。

“这不得给财政添负担?”记者忍不住插了句嘴。苗亿博笑了,打了个实在的比方:“这就跟咱平时好好吃饭养身子似的,底子打好了,总比老生病吃药划算吧?”

原来,镇里把以前反复修修补补的零散钱,凑成了奖励基金,“花小钱办大事”。这么一来,不光调动了大伙的劲儿,还真实现了“设施有人管、坏了有人报、损了有人修”——村庄治理的好循环,就这么慢慢转起来了。

记住你:“一户一档”不是数据,是记在心里的牵挂

“全村3个自然屯、621户人家,实有房子664间。户口上2004人,现在常住在村里的就1190人,实住率差不多六成——人往外走,这还是咱得直面的事儿。”苗亿博张口就来,一串数字准得很。记者愣了:“现在基层干部都这么‘强悍’了吗?”

她哈哈笑了,连忙解释:“不是我记性好,是前阵子刚夯实了回‘家底’!”就在几天前,镇村干部、网格员、民辅警一起,挨家挨户做了次“地毯式”排查——进门看看房子咋样,坐下来聊聊家里情况,当场核对信息,把村里的房屋状况、常住人口、困难户情况,还有涉农设施好不好用,都摸得一清二楚。

“要想服务到点子上,首先得心里有数啊。”苗亿博说得实在。现在全村每家每户的房子啥情况、家里几口人、在哪上班上学、身体好不好、有没有啥难处,都录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了“一户一档”。“现在不管谁家有事,咱第一时间就能调出档案,响应快,也能瞅准需求帮上忙。”苗亿博说。

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不是搁那儿不动的数字。网格员每个月都上门走访,更新情况——“记住”不是把名字填进表格,是时时刻刻挂着村民的日子。记住你,就是记住你家的难处、你的需求、你日子里的变化——在三家子村,“记住”是份责任,更是揣在心里的暖。

陪伴你、温暖你:“暖心结对”织张网,难事有人帮,心里更有底

“还记得这户不?上次来的时候,他家厕所没法用。”“有点印象,现在好了没?”“早解决了!走,带你瞧瞧去。”一问一答间,苗亿博领着记者进了院。

大黄狗“汪汪”叫着,把正歇晌的主人吵醒了。“石大哥,在家呢不?我又来啦!”原来这已是苗亿博当天第二次上门。

上午镇里村里刚组织了“结对关爱”,干部们分头往困难户家里跑,问需求、解难题。石井山大哥是低保户,之前得了脑血栓,说话不太利索,但跟苗亿博熟得很。见着人来,他脸上立刻笑开了,拍着还留着余温的炕沿儿,嗓门有点哑却热乎:“坐!都坐!”

聊了两句,记者走到外屋——屋里家当不算多,一个洁白的冲水马桶却格外显眼。轻轻一按,水流顺畅得很。马桶墙上贴着张联系卡,“大板镇卫生厕所问题反馈电话”几个字清清楚楚,镇干部、维修师傅的电话,连监督举报电话都列在上头。

“农村不比城里,东西坏了找不着人修,急得慌。贴这卡,就是让大伙心里有底。”苗亿博接着说,“今年咱把所有涉农设施都修了改了,正常用的话,基本不会再出岔子。”

苗亿博还说,镇里村里最惦记这些困难户。前阵子闫铁波病了,家里人都在外地赶不回来,都是村干部和网格员轮着上门照看。用大伙儿的话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难的时候,搭把手是应该的。

从院里出来,拐个弯就是几棵枣树,红通通的枣子挂满枝。苗亿博抬手够下三颗,擦了擦递过来:“尝尝,咱这枣没打药,比城里超市买的甜多了,还脆!”

枣子咬在嘴里,清甜劲儿直往心里钻。就像这份身边的陪伴,踏实、暖乎,落在日子的细枝末节里,甜到了心坎上。

守护你:“最美庭院”带头干,村子变清爽了

沿河村路向东,一阵机械的轰隆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路边,一个正在作业的大型设备旁,一户人家门框上悬挂的红色荣誉牌格外醒目——“最美庭院”。牌上清晰列着五项标准: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家风美、村庄美,落款是大板镇三家子村村民委员会。

“这是咱村搞的评选,不光看院子干不干净,还看家里和不和气。评上了不光有面子,还能拿积分换生活用品。”苗亿博边说边掏出手机,翻出积分细则给记者看:50多分能换袋食用盐,60多分能选酱油、挂面或纸抽,70多分能换洗洁精加酱油的组合……而像这样的“最美庭院”,全村就只有5户。

记者站在门外向内望去,小院红砖铺地、围墙整齐,花草错落有致。主人齐璐璐大姐热情地迎出来:“来了咋不进屋?快进来坐!不知你们来,都没收拾,别笑话啊!”她嘴上谦虚,屋里屋外却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恰是村里人常夸的“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齐大姐端出一盆鸡心果塞给大家,“吃点果子,自家种的!”说起“最美庭院”,她脸上写满自豪。而提到村里的环境整治,她更是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垃圾分类咱们可有方法了——叫‘五指分类法’,五个指头一样不落!”她掰着手指数起来:“能烂的沤肥,能烧的当柴,能卖钱的攒起来,砖头瓦块填坑铺路,剩下的才放垃圾桶等村里拉走。这么一分,家家干净、全村清爽!”

告别齐大姐,走在村路上,远山如黛,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苗亿博感慨道:“为了把环境搞好,咱安排俩机关干部一组,包二十户人家,挨家送传单、发垃圾袋,手把手教大伙用‘五指法’分类。整治前,‘门前三堆’是老大难,特别是白色垃圾,刮得满村都是。能有今天这模样,真不容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咱这生态好,环境也越来越好,守好这片美丽乡村,就是守好咱每个人的日子。”

记者忽然明白,“六个你”中的“你”,不仅仅是指人,也可以是一条政策、一种努力、一片值得共同守护的土地。

幸福你:芍药花开成海,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你要是早俩月来就好了!那时候咱这儿的芍药花开得跟海似的,老漂亮了,好多外地游客专门开车来打卡!”苗亿博说这话时,语气里有点小遗憾,却满是自豪,说着还掏出手机,翻出当时媒体拍的宣传视频给记者看。

六月的三家子村,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节。五百亩芍药花在太阳底下铺展开,粉的、白的交织在一起,像云霞落在地上,再配上远处的蓝天白云,活脱脱一幅田园画。今年基地还特意引进了观赏芍药和牡丹新品种,把花期从五月底拉长到六月中旬——“就是要让游客愿意停下来,多看看,多待会儿。”苗亿博笑着说。

这片绚烂的花海,不只是好看,更是带动村里发展的“幸福经济”。芍药根是大宗中药材,销路稳得很,现在订单都排到2027年了,每亩纯利润能超一万块。越来越多村民不用往外跑,在家门口种芍药、管花海、摘花头,就能挣着钱。花海带火了人气,也带活了村里的生意——农家乐开起来了,农产品摊位摆起来了,一到花期,村里就热闹得很,“花开时节,人人赚钱”这话一点不假。

不远处的海棠山景区,也悄悄变了样。以前“海棠山上无海棠”的老话,现在早不作数了。上千棵海棠树栽在山上,枝头又开花又结果,树下套种的芍药、玉簪顺着季节开,铺出了一条“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道。景区用“花卉种植+生态修复”的法子,不光把山变得更绿了,还带动周边的民宿、特产店一年多挣上百万元。

一朵花开,激活了一片土地;一片好景,幸福了一方百姓。产业链越拉越长,开在田间地头,也甜进了老百姓的日子里。

往回走的时候,风里裹着枣香和泥土的味儿,记者忽然琢磨透了:老百姓要的幸福,其实真不复杂——路好走了,厕所好用了,家门口能挣钱了,干部心里装着自家事儿,这日子,就比啥都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71515文章数 557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