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叫我,我心里突然亮了!”昨天下午,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里,48岁的覃阿姨说起被困井底听到救援声的瞬间,眼睛还泛着光。
她躺在病床上,双手手指脱了层皮,右胳膊上的蛇咬印还清晰,身上满是蚊虫包——这是她在井底54小时的“痕迹”。病床边的儿子攥着她的手,指甲盖里还留着救援时蹭的泥。
13日早上9点多,覃阿姨吃完早饭,去工厂附近的树林散步。她是湖南人,来晋江打工3年,平时最爱去那片树林透气。过膝的草丛里藏着口废弃井,井沿盖着碎砖和杂草,她没注意,一脚踩空就栽了进去。“咚的一声,我脑子懵了,本能地扑腾着抬头。”她回忆,井里的水快没到脖子,冷得刺骨,她双手死死抠住井壁上的裂缝,又扒了三块石头垫在脚下,才算稳住身子。
覃阿姨的丈夫发现她没回工厂,赶紧打电话给儿子李先生。当时李先生在深圳出差,挂了电话就买最快的高铁往回赶。父子俩在树林里找了6遍,最近时离井口才3米,可草丛太密,井沿被杂草盖得严严实实,压根没发现。“我喊妈喊得嗓子哑,可就是没回应。”李先生说,后来他才知道,妈妈当时也在喊,可声音被井水浸得软了,传不出去。
井底的日子像“熬刑”。覃阿姨饿了就喝两口井水,冷得发抖就把身子缩成一团。到了晚上,有几条蛇顺着井壁爬上来,缠在她胳膊上——她不敢动,怕一松手就掉下去。“我咬着牙,心里默念‘爸妈还等着我,女儿还没毕业’。”她抹了把眼泪,“好几次想放弃,可一想到家里的灯还亮着,就又攥紧了井壁。”
15日上午9点,李先生实在没办法,打电话给晋江蓝天救援队。队长杜晓航立刻带10个队员赶来,和工厂的工人一起搜。热成像无人机飞了3圈,水域探测仪探了半天,啥都没找到。直到下午1点45分,杜晓航和队员走过一片草丛,突然听到微弱的“哼哼”声。“我赶紧趴到地上,顺着声音找,才看见那口被草盖着的井。”他说,凑到井口一看,覃阿姨的头露在水面上,双手泡得发白,还死死抠着井沿。
“你还好吗?”杜晓航喊。“我……还行。”覃阿姨的声音像蚊子叫,可透着股子韧劲儿。队员们赶紧扯掉井口的草,递绳子下去。副队长吴加克穿好救生衣,顺着绳子下井——水刚没到他腰,可覃阿姨已经快站不住了。“我把她绑在我身上,说‘阿姨,我们带你上去’。”吴加克回忆,刚说完,覃阿姨就瘫在他怀里,“她的手还攥着我的胳膊,指甲都掐进去了。”
救援的40多分钟像“抢时间”。队员们找来了工厂的梯子,可梯子不够长;又联系消防,拿来三脚架。吴加克在井底用腿顶着覃阿姨,怕她掉下去,自己的腿都麻了。“我才待了40分钟,上来就冷得发抖,她熬了54小时,真的太狠了。”吴加克说。
下午2点54分,担架终于被拉上来。李先生冲过去,抱着妈妈哭:“妈,我再也不让你一个人散步了。”覃阿姨虚弱地笑:“我就知道,你们会找到我。”
送到医院检查,覃阿姨双侧肋骨骨折,有点气胸,好在没大碍。医生说,蛇咬的伤口没毒,蚊虫包擦点药就好,再观察两天就能出院。
有网友在评论里说:“母爱的力量不是超人,是‘我舍不得’。”还有人说:“救援队员的耳朵比仪器管用,这才是‘专业’。”我觉得这话对——覃阿姨的坚持是“舍不得”,救援的快是“不放弃”,两样加起来,才凑成了这个“奇迹”。
覃阿姨的故事里,没有“英雄”,只有想活着回家的妈妈,和想把人救出来的普通人。可就是这些“普通”,才最让人戳心。
你说,要是那口废弃井早被封了,会不会就没这事?
要我说,覃阿姨的“狠”不是别的,就是“想回家”。她没读过多少书,可她知道,家里的饭在等着,家人的灯在亮着——这就够她撑过所有黑暗了。
这事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