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个国家形成统一战线,矛头对准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却在这个时候叫板中国,但他同时也发现不妙,以色列已然只剩下一个盟友。那么,为什么以色列会被孤立到这个程度?它又为何会突然指责中国?
当地时间9月15日,内塔尼亚胡在财政部会议上承认以色列正陷入孤立,但他并没有反思战争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反而把矛头对准外部。他说以色列要准备成为“超级斯巴达”,要靠自给自足维持生存,理由是欧洲在改变,穆斯林人口增加,舆论环境不利。他点名中国和卡塔尔,指责它们利用新技术在社交媒体上放大“反以信息”,甚至说要投入巨资反击。这种说法一出口,就引发以色列内部的震动。股市应声下跌,反对党和行业组织接连批评。
其实在以色列国内,很多人早已对内塔尼亚胡不满。反对党领袖拉皮德直言,孤立不是天注定的,是政府错误政策造成的。另一位反对派议员戈兰讽刺说,内塔尼亚胡需要战争和孤立来保住位置,却牺牲了国家的未来。制造业协会主席托默则用“灾难”来形容所谓“自给自足”。以色列原本高度依赖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现在谈脱离全球化,其实就是经济困境的体现。
而国际上对以色列的压力正在同步加剧。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等国宣布实施武器禁运,更多国家准备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中国严厉谴责以色列侵犯卡塔尔主权,点明这是对国际法和和平努力的破坏。中方重申,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以色列必须承担责任。这种明确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并且就在多哈,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15日召开紧急峰会。57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发怒,埃及总统塞西警告冲突失控,伊朗总统呼吁断交,土耳其则建议直接施加经济压力,可以说,这是一次罕见的集体表态。过去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上往往分裂,但这一次,因为以色列直接袭击卡塔尔,几乎所有人都站在一起。
这一点,对以色列来说是致命的。长期以来,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矛盾是伊朗。但以色列连续在72小时内攻击6个阿拉伯国家,还把战火烧到卡塔尔,让局势彻底变了。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判断,认为以色列才是“麻烦制造者”。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改变地区战略格局。
所以,为什么以色列会被孤立到这个程度?答案其实很直接:内塔尼亚胡坚持的强硬路线,已经把所有潜在的支持者推开。欧洲不再容忍,美国盟友摇摆,中东国家则团结起来。连以色列国内的人都在说,这种局面是失败政策的结果。
现如今,以色列能依靠的也只剩下美国。内塔尼亚胡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美国仍然与以色列站在一起。但现实是,美国的西方盟友正在倒戈承认巴勒斯坦,美国在中东的传统伙伴也在重新审视关系。对以色列来说,美国是唯一的盟友,却也是越来越孤立的选择。
再加上,美国自己国内局势动荡,选举周期让政策摇摆不定。中东国家看得清楚,美国一旦权衡自身利益,未必会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卡塔尔和沙特等国投入巨额军费,却在关键时刻发现美国不作为,这种失望感正在蔓延。以色列如果过度依赖美国,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至于以色列对中国的指控更是毫无根据。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推动停火、呼吁谈判、反对滥用武力。中国不仅在联合国多次发声,还在实际行动中斡旋局势。把中国与卡塔尔捆绑,指责它们在社交媒体制造“反以舆论”,这种说法反而让以色列失去了更多朋友。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的立场是建设性的,是促进和平的。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指控显得虚弱。
现在的局势,对以色列来说,可以用“失道寡助”来形容。它在战场上不断扩大军事行动,但在外交上却失去了几乎所有支持。国际市场对以色列企业的排斥正在加剧,经济学家警告可能出现粮食危机。社会内部对战争的不满越来越多,连军方人士都要求改变路线。在这种背景下,内塔尼亚胡还要把中国拉进来当借口,这其实是一种外部转移压力的手段,但结果只会让局势更糟。
未来,以色列如果一意孤行,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抵制。所谓“超级斯巴达”的幻想,在全球化时代根本站不住脚。战争可能带来短期的政治资本,但外交孤立、经济困境和社会撕裂,会让这个国家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而57国形成的统一战线,正是这种孤立的最直观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