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申科,苏联共产党员,1903年出生于乌克兰,是援华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1939年,受苏联政府派遣,他率“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到战火弥漫的中国,投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洪流。“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曾这样诉说自己的心声。
1938年,日军飞机对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狂轰滥炸。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重庆大轰炸愈演愈烈。
库里申科
战争的情况传到了苏联。在飞行大队的一次会议上,义愤填膺的大队长库里申科告诉战友,他决心参加空军志愿队,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友们也纷纷请战。
“我们飞行大队全体指战员,一致请求参加空军志愿队,飞往中国去支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库里申科执笔,代表整个大队向上级递交了一份《请战书》:
“库里申科请战,有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有他内心的中国情结在里面。”万县地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杜之祥老人,一生致力于追寻和讲述库里申科的故事。他介绍说:“很早的时候,库里申科就开始关注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疾呼了。”
《请战书》交上去了,却长时间没有收到回音。时间一晃,1939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这一天,库里申科率领飞行大队,参加了莫斯科红场的盛大阅兵式。在当晚的庆祝会上,空军司令员向技艺高超的库里申科表示祝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库里申科再次向司令员请战,要求援华抗日。
为他的决心所感动,就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司令员亲自向库里申科宣布命令,批准他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当晚,库里申科率领他的“达沙式”轰炸机大队,飞来了中国。
成都太平寺机场,是库里申科飞行大队的驻营地,也是他训练中国飞行员的“军校”。
飞机的性能、特点,先进的操作技术和战术,库里申科全都倾囊相授。他要求严格,上课、训练、飞行一丝不苟,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对实战的重视,对飞机的爱护,库里申科的这两个特点深深影响着受训的中国飞行员。平日里,库里申科是个很亲切的人,工人和小贩都和他聊得眉飞色舞。一旦上课,他就会变得要求相当严格。因为当时飞机很少,损坏一架就少一架,所有零件都要到万里之外的苏联去补充。
当时,日军对中国大后方的轰炸愈发频繁了。在一个躲空袭警报的深夜,库里申科对翻译刘群说:“每当我看到成都及附近遭受日本飞机轰炸的建筑物,和躲避空袭而逃难的人群,心里就十分难过……一定要他们付出代价,一一偿还!”
几个月以后,反击终于开始了。9月29日,库里申科志愿飞行大队奉命轰炸日寇占领的广州机场,炸毁日机数十架,敌军汽油仓库被炸着火。
10月3日,飞行大队空袭日寇占领的汉口机场,消灭和重创日军飞机84架,日军“空中武士”“空中四王牌”“空中海盗”等精锐飞行大队被尽数摧毁。日军人员伤亡惨重,油库燃起熊熊大火。
10月14日,库里申科志愿飞行大队再袭汉口,猝不及防的日军又一次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日军26架战斗机紧急升空,向库里申科飞行大队扑来。库里申科沉着地指挥机群,对敌机展开攻势,前后共有6架敌机陆续被击落。但是,他所在的领航机也被敌人发现,3架米式战斗机向库里申科包抄而来。
奋力杀出重围后,库里申科驾驶的飞机遭到重创,左发动机被毁。单靠着右边的一个发动机,库里申科沿着长江向驻地飞返。到达重庆万州上空时,机身失去平衡,无法控制。为了保护飞机,库里申科用高超的技术操纵飞机,强行降落,顺利落在了一段较为平稳的江面上。机上的轰炸员和射击员跳入长江,游到了岸上。
由于战斗负伤,也因为从凌晨起的高强度、长时间飞行,过度劳累的库里申科再也无力跳出机舱。下午2时,无情的江水吞没了飞机,也埋葬了库里申科年仅36岁的年轻生命。
也是在这两次空袭以后,日军的机场从离前线不到50公里的地方,一下子后撤到500多公里以外,对中国大后方的轰炸也因此停滞了近半年的时间。
当时的万县政府和老百姓,一直在沿江寻找落水的飞行员,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是因为长江水流的湍急和汹涌,直到11月3日,在离失事地20多里的下游猫儿坨,人们才找到了英雄的遗体。库里申科的身上,只有一只小手枪、四发子弹、两个弹夹,和他之前入住招待所的证章。
11月9日,按照中国习俗,万县人民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葬礼。当地各界数千人参与了追悼会,共同举哀,吊唁英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