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到2050年中国还能剩多少人?联合国做出大胆猜测,公布的答案超乎想象

0
分享至

上个月我和几位大学同学聚会,席间谈到各自的孩子问题。六个人中只有两位生了二胎,剩下的都表示"一个就够了"。我不禁感叹:"现在年轻人生育意愿真的太低了,这样下去未来中国人口会不会越来越少?"朋友小张掏出手机,翻出一篇联合国人口报告说:"你看,这里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减少到多少,数字挺惊人的。"

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近年来,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确实备受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3.82亿,比2023年减少了215万人,连续第三年出现负增长。面对这种趋势,很多人都在好奇: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究竟会降到什么水平?

联合国人口司2025年6月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5》报告给出了答案:到2050年,中国人口预计将减少到11.87亿,相比2025年减少约1.97亿人,降幅达14.2%。这个数字确实令人震惊——在短短25年内,中国可能会流失接近两亿人口,相当于两个日本或者8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联合国人口预测主要基于三个关键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率。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总和生育率(TFR),即每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根据人口统计学研究机构2025年4月发布的《全球生育率调查报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从199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7,远低于维持人口不减少所需的2.1的更替水平。低生育率加上人口老龄化,自然导致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不少朋友对这个预测表示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减少这么多?会不会是统计口径问题或者测算方法有误?"

事实上,联合国的预测是基于严谨的人口学模型和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人口变化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体上遵循相对稳定的规律,短期内不会出现剧烈波动。而且,这还是联合国给出的"中等方案"预测,如果采用"低生育率方案",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更少。

那么,这种人口减少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大量研究报告和数据,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育意愿持续走低。中国家庭发展研究中心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家庭生育意愿调查报告》显示,18-35岁育龄群体中,计划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比例仅为23.7%,高达38.5%的年轻人表示"不想生育"。这种低生育意愿,主要源于高昂的养育成本、职业发展压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朋友算了笔账:从怀孕到孩子大学毕业,保守估计至少需要花费200万元,占家庭收入的30%-40%。"与其把钱花在孩子身上,不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她这样解释自己不生育的决定。

养育成本快速上涨。教育研究院2025年5月发布的《家庭教育支出调查》表明,城市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平均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23%,比2015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其中,学前教育和课外培训是支出增长最快的两个领域。

高房价带来的居住压力也是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房地产研究中心2025年2月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18:1,即使是三四线城市,这一比例也达到8:1左右。这意味着普通家庭需要更长时间工作来支付住房成本,挤压了养育子女的经济空间。

女性职业发展与生育的矛盾日益突出。职场数据研究所2025年4月发布的《职场女性生育状况调查》显示,超过65%的职场女性认为生育会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中35%表示生育后经历过明显的"妈妈歧视"。


我一位做市场总监的朋友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她说:"休完产假回来,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他人取代,虽然职位名称没变,但实际上被边缘化了。"这种现象在高压力、高竞争的行业尤为普遍,导致许多职业女性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

老龄化加速,死亡率上升。人口老龄化研究院2025年1月的报告指出,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7.3%,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0%。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自然死亡人数将持续上升,进一步加剧人口减少趋势。

这种人口变化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根据劳动力市场监测中心2025年3月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从目前的9.8亿减少到6.5亿左右,减少约33%。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将显著萎缩,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过,这未必都是坏事。人才发展研究院2025年的分析认为,劳动力减少可能加速产业升级和自动化进程,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劳动力稀缺也可能提升工资水平,改善劳动者待遇。

养老压力显著增加。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25年5月的模拟测算显示,按照目前趋势,到2050年,中国抚养比(即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数)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50左右,这意味着平均每两个劳动力需要养一个老人。

这将对养老金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在人口萎缩的背景下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将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房地产市场调整。人口减少必然影响住房需求。房地产研究院2025年6月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住房总需求量可能比峰值时期减少25%-3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经历长期结构性调整,一些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面临房价持续下跌的风险。


不过,人口密度高的核心城市圈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住房需求可能依然坚挺。城市间的分化将更加明显,房地产不再是全国普遍适用的投资品。

消费结构变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消费市场也将随之调整。消费研究院2025年2月的报告预测,未来婴幼儿用品、儿童教育等市场规模将持续萎缩,而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旅游休闲等面向中老年群体的产业将迎来增长机会。

这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职业规划还是企业发展战略,都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带来的市场结构调整。

城市发展格局重塑。城市规划研究院2025年5月的《城市人口变动趋势研究》预测,到2050年,中国可能有超过60%的地级市面临人口持续减少的局面,一些小城市甚至可能因人口流失而逐渐衰退。

我老家就是一个三线小城市,这几年明显感觉年轻人越来越少,许多小区房子空置率高,街边商铺生意冷清。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可能更加明显,城市间的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社会该如何应对?基于对多方研究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于生育政策,应该进一步减轻家庭养育负担,通过税收减免、育儿补贴、住房支持等综合措施,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同时,完善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养不起"和"没人带"的现实困难。

我们有位朋友在芬兰工作多年,她分享说那里几乎人人都敢生孩子,因为从产假到育儿假非常慷慨,公共托育系统覆盖全面,家长基本没有后顾之忧。虽然国情不同,但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养老体系,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分散单一依靠社会统筹的养老压力。同时,延迟退休年龄的渐进式调整也可能是必要之举。

关于经济发展模式,应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用自动化弥补劳动力不足。

关于区域发展,要有选择地推进城市化,避免资源过度分散。对于一些不可避免衰退的小城市和乡村,应制定合理的"收缩"战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不因人口减少而大幅降低。

关于移民政策,可以考虑适度开放国际人才引进渠道,吸引高素质移民来华工作和生活,缓解特定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

当然,上述应对措施都需要基于国情和实际情况谨慎推进,不可盲目照搬他国经验。

回到联合国的人口预测,虽然2050年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1.87亿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但我们也不必过度悲观。人口数量减少不等于国家实力下降,一些人口较少但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的转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口变化是一个宏观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据此调整个人规划。比如,选择就业领域时可以更多考虑老龄化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投资决策上,要充分评估人口因素对不同资产类别的长期影响;养老规划上,应尽早开始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减少对子女和社会统筹的过度依赖。

人口问题关乎每个家庭,也关乎国家未来。面对人口减少的趋势,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恐慌。理性认识、科学应对、积极准备,才能在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把握新的机遇。

你对2050年中国人口减少到11.87亿这一预测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损了!巴基斯坦在歼-10CE机头上涂阵风标识,很明显是展示战果啊

太损了!巴基斯坦在歼-10CE机头上涂阵风标识,很明显是展示战果啊

战争与帝国
2025-09-17 22:38:57
修建、租用14个诈骗园区搞电诈,诈骗数额超11亿元!徐发启犯罪集团案一审开庭

修建、租用14个诈骗园区搞电诈,诈骗数额超11亿元!徐发启犯罪集团案一审开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4:57:20
男子曝光彩礼谈崩现场,女方张嘴48万,不给嫁妆,还要空手套房

男子曝光彩礼谈崩现场,女方张嘴48万,不给嫁妆,还要空手套房

娱乐看阿敞
2025-09-18 17:16:14
南通将建入沪新通道,可惜上海不接招,或成断头路,难发挥大作用

南通将建入沪新通道,可惜上海不接招,或成断头路,难发挥大作用

笔墨V
2025-09-20 03:47:57
基督教的“性力派”,有多开放?亚美尼亚基督教为何是千年异端?

基督教的“性力派”,有多开放?亚美尼亚基督教为何是千年异端?

柳絮忆史
2025-09-14 05:20:03
意外之喜!杜兰特因忘账户密码,15年购入比特币至今未卖

意外之喜!杜兰特因忘账户密码,15年购入比特币至今未卖

雷速体育
2025-09-18 10:26:10
大连教练组怒了!马镇致命失误 申花门将没一个靠谱 小毛错失良机

大连教练组怒了!马镇致命失误 申花门将没一个靠谱 小毛错失良机

刀锋体育
2025-09-19 22:56:27
宝妈商场侧躺露沟被拍火上热搜!这姿势配合身材难怪男同胞把商场挤爆哈哈

宝妈商场侧躺露沟被拍火上热搜!这姿势配合身材难怪男同胞把商场挤爆哈哈

经典段子
2025-09-14 22:35:05
65岁的我和44岁的她相亲,同居两个月,她怀孕了

65岁的我和44岁的她相亲,同居两个月,她怀孕了

杨木林
2023-11-13 10:55:10
200+老字号空降展览中心!懂经上海人每年都要来买买买!附必买清单+隐藏优惠!

200+老字号空降展览中心!懂经上海人每年都要来买买买!附必买清单+隐藏优惠!

新民晚报
2025-09-19 18:45:42
又死了一个

又死了一个

求实处
2025-09-18 22:20:02
辽宁一广场大量鸽子发抖吐白沫,甚至出现个体死亡,当地警方回应:疑似气温骤降导致

辽宁一广场大量鸽子发抖吐白沫,甚至出现个体死亡,当地警方回应:疑似气温骤降导致

极目新闻
2025-09-19 10:48:16
格力高管发文回应小米空调“10年免费包修”

格力高管发文回应小米空调“10年免费包修”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00:12:48
深圳官员姚任落马,从励志典范到腐败典型

深圳官员姚任落马,从励志典范到腐败典型

听枫观澜
2025-09-18 18:29:02
邓卓翔:球队连续两场大比分失利,主要责任还是在我

邓卓翔:球队连续两场大比分失利,主要责任还是在我

懂球帝
2025-09-20 00:47:51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ESG是企业长期价值必答题,助残公益成治理现代化标尺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ESG是企业长期价值必答题,助残公益成治理现代化标尺

华夏时报
2025-09-19 13:57:52
改变世界的7项技术,在我们有生之年,或许能够全部见证!

改变世界的7项技术,在我们有生之年,或许能够全部见证!

Thurman在昆明
2025-09-17 10:04:56
马克龙夫人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是女性

马克龙夫人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是女性

极目新闻
2025-09-19 17:00:38
宋伊人合租室友被扒,本人连夜删除上万条评论,疑已出国!

宋伊人合租室友被扒,本人连夜删除上万条评论,疑已出国!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7 09:23:42
郭碧婷罕曝现状,生图脸肿馒化还歪嘴,戴廉价手链穿衬衫孕相十足

郭碧婷罕曝现状,生图脸肿馒化还歪嘴,戴廉价手链穿衬衫孕相十足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09-20 05:33:38
2025-09-20 06:36:49
小蜜情感说
小蜜情感说
每日分享情感
235文章数 148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数码
家居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iPhone17系列零售版验机防骗、防扯皮攻略| 验机细节拉满「科技美学开箱」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