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2025年的立秋在公历8月7日13时51分19秒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标志着盛夏渐退,秋意初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一个"揪"字,道出了秋季收敛、收获的特性。
虽然立秋已至,但暑热并未立即消退。此时正值末伏前后,"秋老虎"的余威犹在,尤其在南方地区,炎热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正如民谚所说:"立秋不到秋,天凉白露后。"气象学上,需要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真正入秋。这个时节,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也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获。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生动描绘了这个时节的自然变化:"一候凉风至",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季的热风,开始带着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清晨的大地上开始出现薄薄的雾气;"三候寒蝉鸣",感阴而鸣的寒蝉在枝头发出最后的鸣唱。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
立秋时节,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在北方地区,流行"贴秋膘"的习俗,人们会在立秋这天吃些美味佳肴,补偿夏季的消耗。在江南一带,则有"啃秋"的习俗,人们会吃西瓜、香瓜等水果,寓意咬住秋天的凉爽。在一些山区,还保留着"晒秋"的农俗,村民会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从农业生产来看,立秋是一个关键时节。农谚说:"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个时候,各种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尤为迫切。棉花需要保伏桃、抓秋桃,茶园要进行秋耕,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大白菜。农民们根据立秋的早晚,总结出"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在养生方面,立秋后要特别注意"养收"。此时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保持心情舒畅。起居上要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饮食上宜多吃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等以养肝气。由于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运动方面可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打太极拳等,防止出汗过多,损耗阳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