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军坦克冲进加沙城,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以色列不久前已经正式开始对加沙城的地面攻势,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场政府会议上公开发出警告,称该国可能将面临持续数年的“某种国际孤立”,除了自力更生,别无选择。
四面楚歌的军事冒险
以色列空军在过去一周内对加沙城发动了超过850次空袭,目标涵盖哈马斯军事据点、高层建筑和居民区。地面部队则沿着拉希德路向市中心推进,第162师和第98师的坦克在废墟中艰难行进,后续第36师的数万名士兵也在集结待命。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报告称,仅9月15日至16日夜间,就有近7万加沙平民被迫向南逃亡,许多人因无力支付高达1600美元的搬迁费用而滞留险境。
这一轮军事行动引发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空前团结。9月15日,6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卡塔尔多哈,召开紧急峰会并发表公报,谴责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的“侵略行径”,要求对以色列实施全面制裁,包括切断军用物资供应和重新审视外交关系。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警告称,以色列的行为可能导致“任何阿拉伯国家首都成为下一个目标”,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指责以色列已形成“恐怖分子心态”。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峰会呼吁伊斯兰合作组织推动暂停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欧洲国家的反应同样激烈。西班牙在9月8日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禁止以军燃料运输船停靠港口,并召回驻以大使以示抗议。
德国总理默茨虽未全面禁运,但已暂停向以色列出口任何可能用于加沙的军事装备,包括导弹和坦克配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在9月10日宣布,将暂停对以色列的双边援助资金,部分中止《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的贸易条款,并对以色列极右翼部长实施制裁。
这些措施将使以色列损失约2000万欧元的年度拨款,并可能导致其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失去进入欧盟市场的优惠待遇。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
自2023年推动司法改革引发大规模抗议以来,他的执政联盟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极右翼政党沙斯党和犹太力量党曾因征兵法案争议一度退出联盟,直到以色列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后才重新加入。
2025年3月通过的1100亿谢克尔(约300亿美元)国防预算,虽创下历史新高,却因偏袒极右翼盟友和加重中产阶级税负而招致广泛批评。在野党领袖拉皮德毫不留情地指出,内塔尼亚胡的“国际孤立论”实为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
事实上,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主席罗恩·托默已警告,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负面印象正在严重损害其全球形象,可能导致长期投资下滑。更棘手的是,内塔尼亚胡本人面临的法律危机。
他因涉嫌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被起诉,原定于2025年9月恢复的庭审因议会休会而延期。
欧洲的武器禁运
以色列国防部在2025年1月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签署了2.75亿美元协议,生产重型航空弹药和关键原材料,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8月批准的15亿美元军备采购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本土生产数十辆装甲车和坦克,梅卡瓦坦克的生产线已实现24小时运转。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箭-3”反导系统已实现量产,“铁光束”激光防御系统在特拉维夫周边部署后,单次拦截成本降至3.5美元。
2024年,以色列军工出口额突破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其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亮眼。但现实的困境同样严峻:欧洲禁运导致精密电子元件供应中断,部分武器生产被迫减速。
国内高科技人才因薪资差距流向硅谷,军工企业面临6000人的劳动力缺口。更关键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与以色列的全球化定位背道而驰。
这个人口仅为北京六分之一的国家,2023年外贸总额仍达1496.6亿美元,其中32%依赖欧盟市场。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减少贸易依赖”计划,可能导致半导体、制药等支柱产业陷入供应链危机。
以色列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GDP增长率已降至1.2%,若欧盟制裁全面生效,这一数字可能跌破1%。
«——【·结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模仿斯巴达的军事强权来确保国家安全,却忽视了雅典的智慧——真正的强大源于包容与对话。当他在加沙的废墟中寻找“绝对安全”时,以色列正失去其最宝贵的战略资产: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