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当许多家长还在为孩子的看护问题发愁时,宁波市文卫系统的职工们却格外安心。“会声会色·暑期数典”活动通过系统化、浸润式的文化体验,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切实解决了职工家庭“看护难”与“学什么”的双重焦虑。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地方去’,更要让他们‘有所收获’。”宁波市文卫工会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以‘国学课堂’‘遇见名著’‘越韵童心’三大主题为依托,构建‘文化传承+亲子互动’双线融合的模式,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
文化传承:从抽象感知到价值内化的创新突破
往年暑托班课程最大的难点在于文化传承的“抽象化”。如何让孩子真正亲近传统文化?宁波市文卫工会做出了创新探索。
在“国学课堂”中,孩子们通过书法体验实现“触觉转化”。小小的身影手握毛笔,在老师指导下认真誊写《论语》名句。“看我写的‘有朋自远方来’!”8岁的萌萌自豪地展示作品。儒学经典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纸上一笔一画的可触感悟。
“遇见名著”活动则实现了视觉重构,孩子们体验非遗漆扇制作,将名著词句题于扇面,文学意境就这样化为了可持可赏的美学载体;而在“越韵童心”专场,通过试穿戏服、学习基本身段,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越剧的婉转与优美。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文化从表象认知深化为内心的价值认同。
“孩子参加完越剧体验后,对越剧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学期我们特意为她报了戏曲兴趣班。”职工王女士欣慰地说:“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
亲子互动:重塑家庭教育场景的温馨时光
“孩子不仅学到了东西,连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变好了!”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工作的肖女士,道出了许多职工的心声:“平时工作忙,很少能全身心陪孩子。但这次工会组织的活动,加上单位支持,我实现‘全勤参与’!”她和女儿一起参加了全部三期活动,留下了珍贵的亲子回忆。
在国学课堂,母女共诵《论语》,朗朗书声中儒家智慧悄然入心;在“越韵童心”活动中,她们共同绘制戏曲画框,协作完成作品,温馨满溢;在“遇见名著”现场,一起观看原创儿童剧,随着剧情穿梭于四大名著世界,共同体会百态人生。
这种设计背后是对当代家庭教育需求的深刻洞察。“我们不仅要提供看护服务,更要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文化活动成为家庭情感纽带。”宁波市文卫工会负责人表示,通过淡化“家长主导”的传统模式,强调“协作式实践”,让亲子关系在文化体验中得到深化与升华。
随着新学期开启,“会声会色·暑期数典”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其影响仍在延续。许多孩子继续保持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热情,部分家庭也因此建立起共读、共学的习惯。据悉,活动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累计举办1100余场次,惠及职工及子女超15万人次。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服务品牌,在活动内容、形式和覆盖面上不断创新突破。”宁波市文卫工会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领域,让‘会声会色’成为宁波工会服务的一张金名片,为更多职工家庭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编辑:侯悦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