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联合国大会将在纽约召开,之前有消息说,印总理莫迪本来打算去纽约,修复跟特朗普的关系,但在白宫宣布,特朗普将缺席在印度举办的“美印日澳四方峰会”后,莫迪也宣布不去纽约了。这样看来,美印之间的“塑料兄弟情”已经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越来越多的美国专家开始担忧,美国的“以印制华”战略将毁于一旦。
«——【·美印关系的脆弱性·】——»
美国的“以印制华”战略,本质上是想把印度打造成“印太版北约”的核心支点。但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两颗定时炸弹:一是高估了美印利益的重合度,二是低估了印度外交的复杂性。
美印关系的脆弱性,早在贸易争端中就暴露无遗。2025年8月,美国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税率直接飙升到50%。这招看似是经济施压,实则捅了马蜂窝。
印度农民开着拖拉机包围美国使馆,防长在电视直播中直接开怼:“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我们印度人不吃这一套!”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制裁印度,一边悄悄从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提炼的成品油,2025年前7个月就买了14亿美元,其中90%来自俄罗斯原油。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操作,让印度彻底看清了美国的虚伪。
莫迪取消联合国行程的背后,是印度对美国战略信任的崩塌。过去十年,印度一直被西方捧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和“印太战略支点”,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印度明白:美国眼里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正如印度学者拉贾・莫汉所说,印度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盲目相信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联盟”,误以为和特朗普的私人关系能换来战略红利。结果呢?美国商务部部长公开放话,要求印度“两个月内低头认错”,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
«——【·高估印度的战略依附性·】——»
美国的“以印制华”战略,有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它假设印度会为了对抗中国,心甘情愿地当美国的马前卒。但现实是,印度从建国第一天起就奉行“战略自主”,尼赫鲁时代的不结盟运动,莫迪时代的“东向行动”政策,都在证明印度绝不会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就拿俄乌冲突来说,美国三番五次施压印度制裁俄罗斯,印度不仅拒绝,还加大了俄罗斯石油进口,2024年占比达到38%。更绝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在与普京通话时,直接邀请普京访问印度参加双边峰会,摆明了要和美国对着干。
美国对印度的误判,还体现在对其经济韧性的低估。当美国把关税加到50%时,以为印度会像其他小国一样乖乖投降,没想到印度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停掉美国P-8I反潜机订单,催着俄罗斯加快交付S-400防空系统;联合巴西、南非等11国搞本币结算联盟,绕过美元体系;甚至考虑放宽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限制。
这些动作让美国傻眼了:原本想制裁印度,结果反而把印度推向了中俄的怀抱。正如威尔逊中心南亚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库格尔曼所说,这是美印战略伙伴关系2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惩罚性措施只会“促使印度深化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印度在四方峰会中的态度越来越强硬。2025年5月的东京峰会上,美国试图在联合声明中加入谴责俄罗斯的内容,结果被印度一票否决。
«——【·印度的多重外交平衡·】——»
印度的外交策略,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在中美俄欧之间走钢丝的平衡术。
就拿中东来说,莫迪政府一改冷战时期的漠视政策,与沙特、阿联酋、以色列建立了深度合作。2025年,印度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540亿美元,阿联酋和沙特分别成为印度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
这种“西向谋划”的战略,既为印度带来了能源安全和投资,又削弱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让美国“以印制华”的算盘落了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