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摩根士丹利2025年9月2日发布的《大中华区半导体|亚太》研究报告《云半导体:中国云服务商的智能支出策略》,核心内容总结如下:
一、核心观点
- 中国云服务商(CSP)持续加码AI投资
- 资本支出强劲增长:中国三大CSP(阿里、腾讯、万国数据)Q2总资本支出达62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70%,远超美国四大CSP(环比+4%,同比+46%)。
- 阿里表现突出:Q2资本支出387亿元(环比+57%,同比+224%),其AI投资已开始产生实际收益。
- 腾讯与万国数据态度分化:腾讯强调“智能支出”(优化成本),万国数据则因芯片供应不确定性对AI需求持谨慎态度。
- GPU供应成为关键瓶颈
- 中国企业AI需求旺盛,但GPU供应短缺可能限制增长,尤其影响云半导体的交付能力。
- 本地替代方案成本较高:本土GPU服务器(如MetaX)需使用2-3倍的接口芯片(如PCIe Retimer)以提升性能,虽利好云半导体供应商,但可能牺牲成本效益。
- 美国需求同样强劲,但面临供应链约束
- 美国CSP需求持续旺盛,但BT基板等组件短缺可能将部分订单推迟至2026年Q1。
- 美国云厂商正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包括引入大中华区接口芯片供应商。
- 全球云资本支出预测
- 2025年预测上调:全球前11大云厂商资本支出预计达4450亿美元(原预测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原预测+44%)。
- 资本强度创新高:2025年资本强度(资本支出/营收)超18%,2026年预计突破20%。
- 中美云支出对比
- 中国增速领先:Q2中国CSP资本支出同比+170%,美国同比+67%(Q1为+62%)。
- 阿里贡献主要增量:单季度支出占中国三大CSP总支出的62%。
- 云支出与半导体行业强关联
- 云资本支出与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相关性达0.69,表明云投资直接驱动半导体需求。
- 重点推荐标的:Aspeed Technology (5274.TWO)
- 评级:超配(Overweight)
- 目标价:5,000新台币(报告发布日股价4,835新台币)
- 估值模型:剩余收益模型(成本权益9.8%,中期增长率18.5%,终端增长率5.2%)
- 看多逻辑:云需求增长、技术规格升级加速、竞争温和。
- 风险提示:云需求放缓、技术升级延迟、竞争加剧、中国政策收紧。
- 行业整体观点
- 重申对云半导体板块的乐观立场,尤其看好接口芯片、BMC(基板管理控制器)供应商。
- 本土化替代趋势
- 中国客户在进口与国产芯片间权衡性能、技术及供应稳定性,但本土方案可能推高成本。
- 接口芯片机会
- 本土GPU服务器对接口芯片(如PCIe Retimer)需求激增,利好Aspeed等厂商。
结论:尽管存在供应链挑战,中、美云厂商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投资,尤其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云半导体(特别是接口芯片、BMC)创造结构性机会,Aspeed为核心受益标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