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四次访问大陆,前三次高调接待,第四次悄然降温。官方态度转变,媒体反应平淡。
马英九是否误判了自身在两岸关系中的分量?大陆的态度变化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政治逻辑。
马英九的政治生涯堪称传奇。1950年生于香港,祖籍湖南,幼年迁台后凭借高学历和流利英文跻身政坛,被蒋经国视为政治金童”。从法务部长”到台北市长,再到2008年至2016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他始终以九二共识”为基石推动两岸交流。
卸任后,他通过基金会频繁组织青年访陆,2023年首次破冰之旅被视为两岸关系回暖的信号。
2023年3月,马英九率团走访南京、武汉等地,祭祖、参访纪念馆,大陆高层亲自陪同,媒体聚焦。
2024年两度访陆,行程涵盖企业参访、黄帝公祭、冰雪节等,互动热烈。在成都提及汶川地震时台湾的捐助,他用方言强调两岸互助,场面温馨。
今年6月的第四次访问画风突变。马英九率团参加厦门海峡论坛、甘肃伏羲公祭及敦煌参访,大陆官方预告和报道均显低调。国台办仅以欢迎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人士”回应,未再突出其特殊贡献”。他在敦煌提及和平民主统一”需尊重台湾民意”时,现场一度默然。
随后国台办明确表态台湾前途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被解读为对其观点的直接纠偏。
这一遇冷现象并非偶然。马英九长期坚持不统、不独、不武”,即便谈及统一也强调台湾民意”与民主程序”,这与大陆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的原则存在根本差异。台湾政客在统一大业中的角色被高估了。
赖清德之流试图以台独”抬高自身价值,马英九虽温和,却同样希望台湾政客能主导统一进程。这些政客如同中介,唯有制造谈判难度才能凸显存在感。
两岸关系的本质是中美博弈,台湾政客不过是棋子。大陆无需通过马英九等人解决台湾问题,未来统一后保留台湾行政体制,仅为降低管理成本。统一时机取决于美国干涉能力的削弱与台湾民生的稳定,政客们唯有接受的份。
马英九的遇冷,折射出大陆对台策略的清晰化。
台湾问题不是与政客的博弈,而是关乎国家主权与民族复兴的宏大命题。政客的分量终将被历史衡量,两岸统一的进程不会因个体的误判而停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