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GPS制导武器,从此改写了现代战争规则。30多年后的今天,全球90%的民用和70%的军用导航仍依赖美国GPS系统。
这就引出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如果美国突然关闭GPS,各国的导弹会不会集体"失明"?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中俄两个军工大国完全不受影响。
美国GPS系统自1978年投入使用以来,始终保留着三项致命权限:
一选择性干扰:可单独屏蔽特定区域信号(如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对南联盟);
二精度调控:民用信号故意降低到100米误差(2000年克林顿政府才取消);
三全频段关闭:总统授权后4小时内能切断全球服务。
2018年叙利亚战场上,俄军就曾遭遇GPS信号突然消失的尴尬。俄军总参谋部事后报告显示,部分精确制导弹药因此偏离目标1.5公里。
当各国还在GPS的温水里泡澡时,中俄早已自建导航系统。比如中国的北斗系统(BDS)。其发射的55颗卫星实现全球服务,还具有GPS没有的独门绝技,那就是短报文通信(导弹在失去信号时仍能接收指令),而且军用精度达到厘米级。
而俄罗斯的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也不甘落后,其抗干扰强:使用不同频段,与GPS互不干扰;高纬度地区精度优于GPS;俄军导弹普遍采用"格洛纳斯+惯性制导"双保险。
伊朗军官曾向媒体透露:"霍尔木兹海峡冲突时,美军干扰了GPS,但我们的导弹靠着偷偷购买的北斗终端照样命中目标。"
比起中俄,其他国家的处境就微妙多了。
比如欧盟伽利略系统:22颗卫星(计划30颗),军用频段尚未完全开放。
日本准天顶系统:仅4颗卫星,本质是GPS的"补丁包"。
印度IRNSS:区域系统,导弹出国就抓瞎。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若GPS关闭,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命中率将下降60%,日本12式反舰导弹可能完全失效。
2023年俄乌冲突给出活教材,乌克兰用"星链+GPS"引导海马斯;俄罗斯用"格洛纳斯+电子战"反制;中国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文件:建议将北斗作为全球备用系统。
正如军事专家张召忠所说:"导航系统的较量,本质是战争自主权的较量。中俄用20年时间,终于把GPS从'氧气'变成了'可选空气'。"
从1996年台海危机时中国遭遇GPS信号中断,到如今北斗系统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