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地区的“中国沉香之乡”核心区,夜幕降临后的“沉香夜市”热闹非凡。上百家商户集中在镇里的广场露天摆摊,各类沉香产品琳琅满目。
商家们向来往的消费者推销着所谓的“种植奇楠手串”,普通款每克十几元到二十几元,而能沉水的价格从每克十几元到三百元,相差近三十倍。
然而这些看似物美价廉的沉香产品,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造假黑幕。近日,总台《财经调查》曝光了知名沉香市场有商户挂羊头卖狗肉,面对市场上真假难辨的沉香和商家套路,呼吁消费者切记提高警惕。
野生奇楠质地更软、含油量更高、香气更丰富,形成条件更为苛刻,因此在文玩、香道和收藏领域的价格远高于普通沉香。
但野生奇楠早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目前现存的野生奇楠,每克价格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稀缺性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不法商家看到了“商机”。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造假售假,获取暴利。
记者调查发现,沉香造假手段繁多,从以次充好到完全造假,应有尽有。
在一家名为“温氏奇楠工厂”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了多台打磨机和精油罐。负责人坦言,为了让低油沉香手串更好卖,他们会在打磨抛光时加入奇楠精油,使珠子颜色均匀、香味更浓。
这种“加精油优化品相”的做法并非个例。东江湾沉香工艺品工厂负责人透露,他们会加精油煮泡,然后再抛光。
无论是用精油泡煮,还是在打磨时添加精油,本质上都是通过人为手段改变沉香的天然属性,让品质低劣的手串看起来更“优质”,从而卖出更高的价格。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手段,不少商户还频繁提到却讳莫如深的一个词——“科技货”。
几位负责人透露,有一种更高明的造假手段令消费者难以察觉,这就是商户口中的“科技货”。
当记者提出购买这种所谓的“科技货”时,许多商家十分警惕,不轻易出售。莆田沉香门店负责人透露,“科技货”因受严查不敢明卖,想见到需熟人引荐并挑对时间。
在“熟人”带领下,记者来到香之源门店。工作人员乘电梯刷卡进入3楼展厅,记者看到一整面墙的柜子,摆满了经过压油、注油处理的沉香手串。
0.6厘米的沉水级圆珠,每克仅售20元。而在观珠镇的市场上,同类沉水级沉香手串的报价普遍在每克200元左右,两者价格相差十倍。
离开香之源后,“熟人”老板又带记者前往凌氏香珠工艺厂。
负责人带着记者走上民房二楼,房间内堆满一袋袋手串,按规格分类,圆珠、鼓珠、多圈、单圈齐全,旁边还放着电子秤,显然是为随时称重交易准备的。
面对“熟人”,负责人坦言这些手串是用“白木”制成——即沉香采收后剩下的无香无油的木质部分,价值极低。
白木因纹理与沉香基底一致,被当作理想基材。先做成圆珠,再用高压注入人工油膏,模拟高油沉香外观,最终制成手串出售。这类产品完全造假,与天然沉香毫无关系。
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能用压油、注膏模拟高油外观,还可按需求添加香精定制香味,甚至保证“味道永久不散”。
随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假沉香产品的监管愈发严格,观珠镇市场里部分商家只能偷偷销售这类明目张胆造假的沉香产品。
他们还把造假窝点分散成几个部门,躲避监管,即便被查也不至于“一窝端”。
商户坦言,这样大费周折,是因为假沉香利润更高、赚钱更多。
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是明显的造假沉香,也能拿到合格的检测证书。
记者将经精油抛光、泡煮、压注的造假沉香手串送检到观珠镇电白沉香检测中心。
工作人员仅对一款手串提出疑问,称气味不对、油脂像“粘上去”、黑色过于均匀。
但即便如此,检测中心仍出具证书,并解释只要气味无异味、结构清晰、符合海南标准的沉香“四大要素”,就可以出证,注油不影响认定。
当记者追问能否检测出“注油”时,工作人员竟表示这不在证书体现范围内。
也就是说,即便手串经过人工注油,只要表面无异味、结构清晰,就能拿到合格证书,消费者无法从证书了解其真实品质。
为进一步验证,记者来到中衡沉香珠宝检测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通过“看油亮、摸手感、闻气味”,表示只能出具“沉香木”证书,不能开“奇楠”证书。
记者带着购买的沉香饰品送检,结果各机构说法不一,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不仅在线下沉香市场存在造假现象,景区沉香销售更是乱象丛生。
2025年1-8月,柬埔寨涉及沉香消费的投诉量同比激增47%,其中“以次充好”和“不实宣传”占比达82%。
在金边古董街与吴哥景区,沉香造假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第一类是视觉欺骗:某店铺售卖的“黑油沉香”手串,表面油线密集如画,经检测实为白木香浸泡煤焦油后激光雕刻而成,成本不足20美元却标价3000美元。
第二类是嗅觉陷阱:化学香精浸泡的假沉香,初闻浓郁刺鼻,燃烧后释放出含苯系物的有毒气体,与天然沉香清雅的蜜香、花香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类是价格迷局:导游返点机制推高售价,某旅行团消费者透露,其购买的5万美元“奇楠手串”,经专业机构鉴定实际价值不足800美元。
面对市场乱象,消费者如何辨别沉香真伪?
认知成为消费者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参加专业品鉴会,消费者可以实地品闻数百种天然野生沉香,涵盖惠安系、星洲系等主流产区,帮助新手建立香韵认知体系。
沉香鉴定专家指出:“很多消费者以为沉香只有浓烈香气,实则真正的好香层次丰富,初闻清雅,细品回甘”。
对于普通消费者,快速掌握鉴别技巧需“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在专业品鉴会中,学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沉香导管结构,学习“望闻问切”四步法。
天然油脂分布呈不规则状,化学处理品则纹理呆板;真沉香熏香时层次分明,前调清雅、中调醇厚、尾调甘甜。
阅读权威书籍亦能构建知识框架。《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作者建议:“新手应重点关注产区特征,如柬埔寨‘菩萨棋’沉香的花蜜香与越南沉香的甜意形成差异,这些细节是造假者难以模仿的”。
记者将造假沉香手串送检多家机构,结果令人震惊:即使明确告知检测中心手串可能有问题,某些机构仍出具证书。
检测人员称只要气味无异味、结构清晰、符合沉香“四大要素”,就可以出证,人工注油不影响认定。
监管的灰色地带与检测标准的缺失,让沉香市场乱象愈演愈烈。消费者花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可能只买到价值几百元的“科技货”或“白木货”。
行业标准的执行和监管措施的落实,已经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迫切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