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繁华、现代化,这里的学生们看起来也特别幸福,毕竟教育资源丰富,生活条件优越,是很多其他地区比不了的。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大城市,家长们也还是有烦恼的地方,比如最近引起热议的学生餐问题,就让不少上海家长和学生感到无奈。
事情源于不少学生吐槽学校的AB餐盒饭太难吃,甚至有人调侃说“全上海只剩这一家盒饭了吗”,虽然是一句气话,却反映出了现实中的困境。
“那么大个上海,找不到第二家盒饭吗?”学生晒AB餐,难以下咽
AB餐模式听起来挺先进的,就是每天提供两种不同的套餐让学生自己选,本来是为了照顾不同口味,保证营养均衡,可最终却因为味道太差而被广泛抱怨。
有学生说,一份十几块钱的盒饭,里面的肉带着腥味,炒饭淡得像没放盐,实在吃不下去,只好用酸奶拌白米饭凑合,甚至有的孩子因为长期吃不好而影响了身体发育。
家长们也着急,看着学校发的餐食照片觉得挺精致,但孩子回家总说难吃,打电话向学校反映,却往往得不到根本解决。
其实并不是所有上海的学校都这样,也有部分学校的学生餐做得不错,既好吃又有营养,但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些做得差的学校不能向好的榜样学习呢?
难道全上海只有一家盒饭供应商?这显然不是。问题可能出在高度流程化的管理上,虽然保证了效率和规范,却忽略了最基础的口味和个体需求。
外人可能觉得上海条件这么好,家长和学生还在抱怨餐食是“矫情”,但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吃饭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学习状态。
众口难调是事实,但既然有AB餐这样的机制,就应该把它落到实处,而不是让选择流于形式,而且,学生餐其实是有具体执行标准的,口味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学生餐的标准和学校的执行规定
实际上学生餐的管理有一整套标准和执行规定,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涉及供餐单位、政府部门和家长多方。
北京市要求学校食堂一周内的食谱不能重复,要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甚至要鼓励研发低脂、低盐、低糖的餐食。
还要求学校食堂设置身高、体重测量工具,摆放营养不良和超重筛查标准的宣传材料,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学校食品安全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中小学和幼儿园必须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都要有学校相关负责人和学生一起吃饭,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让家长也来体验和监督。学校还要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加强监督,让学校真正重视起来。从上海学生吐槽AB餐难吃的情况来看,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寄语:
希望学校和供应商能多听听学生的反馈,在保证营养和安全的同时,也把味道提上去,毕竟再好的制度,如果忽略了人的基本需求,也难以让人满意。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不管多么发达的地方,都有需要改进的细节,真正的进步不在于表面有多光鲜,而在于能否切实关心每个人的体验。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