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体!
说到减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要减糖、控糖,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对“减油”很在意,但对“减盐”往往就不太在意了,认为盐吃多了无非会渴、升血压,口渴大不了就多喝水,血压正常就没事。
其实,盐是减肥路上的“隐形绊脚石”。
健康时报资料图 王楠 摄
3、高盐是代谢“杀手”:高盐饮食让基础代谢偷偷降
高盐饮食让身体的“代谢引擎”效率降低,燃烧热量的能力下降,使得吃进去的能量更多变成了赘肉。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每天额外摄入6克盐的健康志愿者,其餐后的饮食诱导性产热显著降低。这意味着,吃下同样多的食物,高盐饮食者用于处理这些食物所消耗的能量更少,更多的能量被节省下来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4、高盐是“欺骗黑手”:高盐饮食促进肝脏脂肪生成
高盐饮食会发射虚假的身体应激反应“电讯号”,让身体误以为处于应激状态,从而自动将血糖转化成果糖,并且促进果糖在肝脏内合成脂肪。
一项研究用小鼠实验探索了高盐饮食促肥的机制,结果发现,高盐会促进醛还原酶-果糖激酶的代谢途径,增加肝脏和下丘脑中的内源性果糖生成,内源性果糖会在肝脏代谢作用下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和全身性肥胖。
我们吃了多少盐?
我们吃的盐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5克)的两倍。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10.5克。
随着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大家对减盐重视起来了,盐的摄入量减了一些,现在的人均食盐摄入量大约是9.3克/天。
不过,我们距离5克的推荐目标还很远,还需继续努力减盐哦!
如何科学减盐?
中国居民钠摄入约80%来自家庭厨房,包括烹饪时放入的盐、调味品以及咸菜等。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盐的摄入呢?建议从几个方面做起:
■ 用限盐罐或限盐勺。日常做饭菜时可以使用限盐罐和限盐勺来提示自己用了多少盐,限盐勺有2克、3克的,这样就能更精准地控制自己的用盐量。
■ 巧用烹饪技巧减少用盐。平时烹调食物时不用或者少用盐、酱油或鱼露等含盐的调味料,等到食物快出锅再加盐调味,这样吃起来会有咸的味道。
■ 利用食物本身味道来丰富口味。一些食物天然的味道也能让菜肴的口味变得丰富,比如可以用醋、柠檬汁,或者辣椒来替代盐,丰富口味,既满足味道需要,也能减少盐摄入。
■ 浓淡味食物搭配,总量控制。比如有些人用辣椒酱、腐乳、咸萝卜等来佐餐,那么就做点水油焖青菜,不放盐,配酱料吃,避免加盐“双重暴击”。
■ 限制咸味食物和快餐。很多零食、快餐的盐分都不少,比如薯片,一些汉堡包和披萨。此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等食物中的盐也不容忽视,尽量少吃。
■ 看营养标签,选择含钠较低的食品。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看营养标签,主要看钠的含量,优先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 购买食盐时,可选择低钠盐。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低钠盐含有70%左右的氯化钠和30%左右的氯化钾,如果你选择摄入等同重量的低钠盐的话,无形中你就减少了30%左右的钠离子摄入。至于市场上的竹盐、雪花盐等一些高端盐,本质依然是盐,也不要多吃。
■ 不咸≠不含盐。比如,话梅、番茄酱、面包、夹心饼干等食品,吃起来感觉好像不咸,但是也有不少“隐藏钠”,相当于过多摄入了“盐”,也要注意少吃。
■ 经常运动,出汗减盐。经常运动既可以帮助出汗排盐,还能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还能促进骨骼健康,真是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盐不是“洪水猛兽”,但它是减肥路上的“隐形绊脚石”,很多人都把它给忽略掉了。从今天开始,做菜少撒一勺盐,多给自己留一份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