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苏银行如何挤掉北京银行“王位”?

0
分享至

2025年,江苏银行爆火,其资产规模超过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新“一哥”。那么,江苏银行凭什么上位?这场“一哥”易位背后,又包藏着怎样的金融变局呢?

头部城商行上规模

2025年的城商行大戏很好看。

不仅江苏银行全国城商行“老二”变“老大”,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也超越了上海银行,同时超越浙商银行,荣升浙江地区“老大”。

这种格局背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

我们来看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排名前5位的城商行,从2020年至今,经历了怎样的资产增长。



5家头部城商行+浙商银行2020年至2025年总资产增长变化图

5家城商行+浙商银行中,北京银行起点最高(2020年总资产2.90万亿元)。以2025年至今累计增幅而论,排名情况是这样的——

宁波银行,累计增幅112.9%;

江苏银行,累计增幅104.7%;

南京银行,累计增幅91%;

北京银行,累计增幅63.79%;

浙商银行,累计增幅63.4%;

上海银行,累计增幅33.7%。

也就是说,在2021年之后,信贷宽松带来了头部城商行资产规模的普遍高增长。

只不过,2023年之后,上海银行在各种压力下增长放缓(浙商银行亦放缓步伐),其余几家城商行则继续加速上规模。

起点较低、规模增幅最快的宁波银行超越了上海银行、浙商银行。

起点较高、增幅第二的江苏银行则超越了北京银行。

“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需9年?

银行资产上规模,在经济转型期的意义之一,是银行利用资金优势抢占未来投资机会与周期红利,借势完成新版图扩张。对此种上规模的“圈地运动”,北京银行的表态最清晰:“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

5家头部城商行中,4家位于长三角,还有一家北京银行也将长三角作为与北京同等位置进行战略规划,可见长三角之于中国经济、之于银行的重要性。

从北京银行的布局看——

2019年北京银行的贷款本金分布,北京地区占比45%,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占比19%;2025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占比下降至41.46%,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占比上升至23.46%,其中,浙江地区由6%上升至9.56%,江苏地区由6%上升至8.59%,上海地区由7%下降至5.31 %。

从以上北京银行贷款百分比变化看,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占比减3.54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占比加4.46个百分点。这一节奏推进以稳为主。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苏浙沪)营业收入占比11.42%,利润总额占比12.7%。

“在长三角再造一个北京银行”,如理解为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占比达到与北京地区相当的水平,按照目前每年保持1个百分点的增减,北京银行实现这一过程大概需要9年。

江苏银行也在走出去

通常认为,江苏银行快速上位的原因,在于江苏银行与北京银行不同的发展结构。

北京银行以京津冀地区政策导向及红利为风向,同时针对性地进行全国拓展,包括重点布局长三角,所以,总体风格以稳健为主。

而江苏银行,地处长三角经济变革的最活跃前沿,受地区及相关行业影响明显,增长快速。

两者贷款构成的差异也体现了这一点。

贷款规模及增速

江苏银行:贷款总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8%;

北京银行:贷款总额2.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

对公贷款行业重心

江苏银行:高度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33%)、制造业(14.84%);

北京银行:行业分布相对分散,前三大行业占比更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75%,制造业10.92%)。

增长亮点行业

江苏银行:制造业、基建(水利环境)、租赁商务服务增长快;

北京银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8.15%)、电力热力供应(+30.70%)增速惊人。

综合来看,江苏银行基本特征为立足当地区域经济优势,在重点行业深耕,贷款行业分布集中度高,理论风险也相对较高。北京银行立足首都、辐射全国、业务结构相对均衡,贷款行业分布更为分散,较为稳健,理论风险度低。

但是,江苏银行快速增长背后,也包含着与北京银行类似的扩张表现。

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省外分行普遍展现了比省内分行更高的增长速度。与2024年上半年比较,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分行资产增速前5名——

深圳分行,增速34.4%;

上海分行,增速24.5%;

杭州分行,增速24.4%;

南京分行,增速18.9%;

北京分行,增速14.9%。

5家增速最快分行中,除南京分行外,4家均为江苏省外分行。如果再算上2025年新设立的宁波分行,资产从零到120亿元。那么,江苏银行省外资产的高扩张就更为明显。

北京银行被视为全国布局的银行,维持北京地域优势以外,重点经略长三角并不令人意外。倒是江苏银行,一向被视为江苏省区域银行,但现在同样也在走出去,且步伐还加快了,这种变化令人眼前一亮。

江苏银行的商业化策略

江苏银行的资产高增长还存在另一重要力量:商业化策略。

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报是这么写的: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478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16%。
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237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8%;
衍生及金融投资余额188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10%;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80%;
同业资产28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95%。

按照增速排列,江苏银行的三大增长项——

同业资产(+41.95%)最高,堪称“火箭级”增长,为江苏银行资产增长首要动力。

衍生及金融投资(+23.10%)增速也高于总资产增速,是江苏银行资产增长的次动力。

发放贷款和垫款(+16.38%),虽增速也不低,但低于总资产增速(+21.16%)。

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和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于是江苏银行将资金配置于金融投资和同业业务,获取比部分贷款更高的回报率。

从性质说,江苏银行正从一个主要依靠存贷业务的传统银行,加速转向一个兼具信贷投放和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能力的综合性现代银行。其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于金融市场业务的狂飙突进。

由此,江苏银行增长最快的分支机构,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资金营运中心。其资产规模由2024年上半年的5793亿元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0521亿元,资产增速高达81.7%(以2024年末8363亿元计算,增长25.81%)。

资产风险性

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是,头部城商行的高增长并未表现为资产的风险性。

以不良贷款率来说,2025年上半年,5家头部城商行的情况为——

宁波银行0.76%,

江苏银行0.84%,

南京银行0.84%,

上海银行1.18%,

北京银行1.30%。

增速最快的3家头部城商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反而是不良率最低的,且长三角4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全部优于北京银行。

如果再看拨备覆盖率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变化,5家银行则表现为4降1升——

下降组

宁波银行从524.07%下降至374.16%;

南京银行从422.62%下降至311.65%;

上海银行从336.84%下降至243.64%;

北京银行从230.56%下降至195.74 %。

上升组

江苏银行从238.77%上升至331.02%。

在4降1升当中,上海银行与北京银行表现出一定的承压状态。

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都在高速增长中大幅下调了拨备覆盖率,但仍保持了300%以上的水平(与江苏银行相近),显现为高速增长同时释放了部分利润。

江苏银行的表现,与4家头部城商行不同,独树一帜。其主动将拨备覆盖率调高到了331.02%。在归母净利润8.05%高增长的情况下(北京银行为1.12%),这一拨备水平不仅提升了安全垫厚度,同时收藏了利润,显现出城商行“一哥”的含金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房地产报官方号 incentive-icons
中国房地产报官方号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产经门户
7113文章数 66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