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铺沙、勾勒、塑型……不多时,白纸在指尖下变幻为多种模样,一幅幅火山主题的沙画渐渐成形。孩子们的眼神也由好奇转为专注,在父母的陪伴下尽享创作时光。
这温馨的画面,出现在9月6日海口市秀英区“戎誉同心1+1”家庭教育送教活动中。“这些作品不仅是亲子合作的成果,更成为军营家庭温暖瞬间的见证。”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海口蓝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发起人何素丹说。
近来,何素丹格外忙碌——接连参加了20余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教活动;深入乡村课堂,用沙画艺术为孩子们带来美术教育启蒙;开展公益教学,用艺术引导和激励残障孩子……这位身兼教师、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多重身份的青年,用手中的细沙传递关怀与力量。
![]()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日前,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何素丹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荣誉在手、责任在肩,何素丹坦言:“脱下军装,褪不去的是军魂。”
2010年,研究生毕业的何素丹进入海南省边防总队文工团。刚进部队不久,何素丹来到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进行慰问演出,中途突然下起了雨,但坐在地上的孩子们迟迟不愿离开,一直到演出结束。这一幕,让她不由得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脚下的边疆,更是身后千万个教室里的孩子们。”老班长的一句话,让何素丹颇为动容,“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
![]()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向小朋友讲解沙画。受访人供图
告别十年军旅生活后,何素丹来到海南师范大学任教。一次,她在文昌市联动中学小学部教孩子们创作沙画,突然“咔”的一声闷响,空调和吊扇都停止了转动。“老师,停电了!”豆大的汗珠从孩子们脸上滑落,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
见状,何素丹想了个法子:“孩子们,我们来玩游戏吧!把沙子当成海南的雨水,看谁能画出最清凉的画!”她将沙子轻轻扬在灯箱上,转眼就勾勒出被风吹斜的雨丝,“看,这是台风天的雨帘!”孩子们渐渐来了精神,沉浸在彩沙飞舞的世界中。
自那以后,何素丹的身影就频繁出现在偏远乡村教室。她开设乡村美术教师能力提升系列课程,累计400余位乡村教师、超5万名乡村学生受益。
同样受益的,还有一群“折翼天使”。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何素丹开设公益沙画课堂,坚持每周给有听力障碍的学生上课。不太擅长手语的她,大多时候需要借助手机输入文字与学生交流,“这并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热情,遇到一些复杂的造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艺术形式。”
在何素丹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小蝶第一次登上沙画表演舞台,第一次凭借沙画作品摘得奖项。演出结束后,小蝶在后台的黑板上写下:“原来我也可以发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何素丹更加坚定了在公益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一人之力终有尽,唯有众志成城方能汇爱成河。2022年,何素丹带领50余名退役军人,组织成立了海口蓝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面向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红色宣讲、国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团队足迹遍布全省近50所学校,累计开展140余节教育课程。
![]()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何素丹独创的“艺术+国防教育”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在海口市长流中学教室内,她指尖轻扬,彩沙流淌间,勾勒出一幅琼崖革命战士穿越热带雨林的画面,孩子们屏息凝神地注视着。“看哪!是我们的红旗!”当沙画最终定格在五指山巅飘扬的红旗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向心向善、步履不停,何素丹还积极投身文艺志愿服务。15年来,她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文艺志愿活动培训班、讲习班等开展授课讲座200余场次,为基层培养文艺骨干600余人,参加慰问演出近百场次,基层受益群众10余万人次。
“穿上军装是保家卫国,脱下军装,这片热土仍是我们的战场。”在灯箱的光晕映照下,何素丹的目光温柔却坚定。
(海南日报海口9月16日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