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一例因长期保持跷二郎腿姿势致腓总神经损伤、继发足下垂的年轻患者。经系统性综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已实现独立行走功能。
临床病例:不起眼的习惯,惹来大麻烦
患者小王,22岁,程序员,每日持续使用电脑超过10小时。因长期维持跷二郎腿坐姿,数月后逐渐出现右足背麻木、无力,步行时呈足尖拖曳,易跌倒的情况。遂来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
经肌电图等检查,小王被确诊为“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性损伤”导致的“足下垂”。腓总神经位于膝关节外侧,位置表浅,极易受压。小王长期跷二郎腿,膝盖长时间处于扭曲状态,神经在腓骨小头处受到持续性压迫,导致神经缺血、水肿,最终功能障碍,失去了控制脚踝和脚趾上抬的能力。
中西合璧,双管齐下的精准治疗
面对患者病情,骨二科郗海涛副主任医师、李程主治医师结合康复科专家进行会诊,为其制定了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以解除压迫、营养神经为核心
- 首要措施为纠正坐姿,严格避免膝外侧受压。
- 药物治疗予营养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神经修复。
- 物理治疗采用踝足矫形器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预防跟腱挛缩并改善步态平衡。
- 康复训练包括踝关节背伸与跖屈 肌力训练,以维持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康复治疗
中医手段介入
- 包括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悬钟、太冲等穴,配合电针刺激以促进局部循环、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 推拿以滚法、按揉法松弛小腿肌群,并循胆经、胃经点按,通调经络。
经系统性治疗,患者足背麻木感显著减轻,踝关节及拇趾可完成轻度背屈,步态基本恢复平稳。目前患者已达临床基本治愈,对疗效满意,并表示将严格规避不良坐姿。
患者的成功康复体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西医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优势:西医精准定位病因、有效控制病情,康复科侧重功能恢复与整体调理,二者协同显著优化诊疗路径并提升整体疗效。
预防腓总神经损伤
1.保持正确坐姿:双脚平放,腰背挺直,大腿与地面平行,必要时使用脚凳。避免任何形式的膝外侧长时间受压。
2.定时改变体位:建议每30-45分钟起身活动,并进行下肢伸展,以缓解持续压迫。
3.调整睡眠姿势:侧卧时于双膝间放置软枕,避免膝关节外侧直接受压。
4.强化肌力与体态控制:通过增强核心及下肢肌力训练,维持关节稳定与良好力线,减少异常压力对神经的影响。
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需规避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不良体位性压迫(如跷二郎腿、长期盘坐或跪坐)、睡眠中膝外侧持续受压,以及外部医源性压迫(如石膏、绷带过紧)。体重骤减导致软组织缓冲作用减弱,亦会增加神经易损性。
一旦出现
脚背麻木
脚尖上抬无力
走路拖沓易绊倒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早诊断、早治疗
神经损伤的恢复有“黄金窗口期”
切勿拖延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