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一大早,中国海警部门通报称,依法对位黄岩岛领海非法活动的多艘菲律宾公务船采取管制措施。
菲律宾当局纠结了10余艘公务船强闯黄岩岛12公里领海,被早就部署在这里的中国海警船,抓了一个正着。中国海警果断开始管制行动。
2025年9月16日,菲律宾多艘公务船非法进入中国黄岩岛领海。黄岩岛长期以来属于中国管辖范围,中国海警在该区域依法开展常态化巡航和执法活动。
黄岩岛附近海域一直是中菲间敏感热点,中方一贯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但同时坚决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
菲律宾公务船3014号靠近黄岩岛的海域,不顾中国方面的警告,冲撞中国海警执法船只,现场发生擦碰。
就在此前几个小时,菲律宾组织了10多艘公务船,从四个方向非法突入黄岩岛海域,明显带有挑衅性质。
从菲律宾吕宋岛三描礼士省、马尼拉湾等多个港口出发,十多艘菲律宾公务船,包括海警船、渔政船、运输船等,分批关闭AIS系统,隐蔽行驶,目标直指黄岩岛。
船只选择从东、北、东北、东南四个方向同时突入黄岩岛24海里毗连区,战术设计明显经过策划,这种方式并不常见,说明行动背后有强大支撑,甚至不排除外部势力暗中指挥。
中国海警当场就懵了:大哥,你这是演哪出?随后立刻发出警告,可菲船装聋作哑,继续搞事情。要不是中国海警反应快,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中国海警公布的数据显示,菲船全程主动挑衅,连避让动作都没做。这操作,简直把“故意”俩字刻在脑门上了!
幸运的是,碰撞未造成人员伤亡。中方船只仅有轻微擦痕,而菲方船只由于操作不当,船体出现明显损伤。事件发生后,中方第一时间与菲方进行沟通,并公布全程执法记录仪影像,以正视听。
我们可以判断中方海警船在面临着菲律宾3104艇的挑衅,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发力双方硬碰硬,期间发生了碰撞事故。3104在碰撞期间发生了事故。中方表示这都是菲律宾自作自受。发生的擦碰事故责任完全在菲律宾一方。
目前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大概应该有3艘船属于被违困停泊的状态,其余的几艘船则现场打转。
此次通报中国海警局还提到了诸多对峙细节,说“10时许,菲3014号公务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菲方蓄意侵权挑衅行径性质恶劣,发生擦碰的责任完全在菲方”。
整件事情中,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菲方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中国海警船,发生擦碰的责任完全在菲方”。
也就是说此次对峙中,中菲发生了撞船事件,起因是菲方船只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
菲律宾在海上表现出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攻击性,可以说,外部的挑衅越是激烈,越说明他内部的压力有多大。
马科斯政府现在是真正的内外交困,后院已经快要起火了。
国内因为防洪工程的腐败问题,引发了持续不断且规模越来越大的抗议示威活动,民众的怒火正在熊熊燃烧。这种时候,转嫁矛盾、祸水东引,就成了政客们的老套路。
更要命的是,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势力,也正在对他步步紧逼,政治斗争的阴云笼罩着马尼拉。
菲律宾武装部队甚至已经进入了最高级别的“红色状态”戒备。这充分说明,马科斯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南海制造一场与中国的激烈对峙,就成了一剂转移公众视线的“猛药”。
通过塑造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可以暂时掩盖内部的治理失败,甚至还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所以,菲方这次行动充满了“表演性”。出动十几艘船的大阵仗,采取故意冲撞的危险方式,摆出誓不罢休的强硬姿态,这些与其说是为了取得什么军事上的胜利,不如说是演给国内民众看的一出政治戏。
这种为了个人和集团的政治私利,而将整个国家绑上战车的行为,是极其自私且不负责任的。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菲律宾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就在海上对峙激烈进行的同时,中国的网络空间里,另一场“战斗”也打响了。这次事件迅速点燃了舆论场,但与以往不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高度凝聚且充满理性的爱国热情。
“国家领土主权,一寸都不能少!”——这成了网络上压倒性的共识。这种民意,不仅仅是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声援,更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后盾”。
无数网友自发地向在风浪中执法的中国海警,以及默默守护着祖国海疆的人民解放军致敬。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和信任,汇聚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一线人员知道,他们身后站着十四亿同胞。
更有意思的是,民众的反应并不仅仅停留在情感支持上。网络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对策,展现出极强的参与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老话被反复提及,清晰地表明了民众在主权问题上不容退让的坚定立场。
除了表态,还有大量的具体建议被提出来。有人说,要增加军舰护航,用更强的硬实力让对方不敢造次。
有人建议,要加快黄岩岛的填海工程,把我们的前哨建得更牢固。还有人呼吁,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执法手段,该抓人就抓人,该扣船就扣船,必须以儆效尤。
这些建议,体现了民意从单纯的情感抒发,向参与国家策略建言的深化。
这种热情,是有根的。很多人在讨论中提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国之脊梁”的名字,感念他们当年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底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认为守护好祖宗留下的基业,是当代人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
这种植根于深厚历史记忆和代际责任感的情感,让这份爱国热情显得尤为真挚和磅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