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汽车零部件区域竞争力:长三角领跑,西三角崛起,东北承压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9-17 08:35
中商情报网讯:当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席卷汽车产业,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区域竞争是否也在悄然重构?从长三角的全能王者到东北的转型困局,从珠三角的电子突围到西三角的军工赋能,一张覆盖全国的产业竞争力图谱正逐渐清晰——这场区域竞赛,谁在领跑,谁在追赶,谁又面临突围?
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竞争梯队
汽车零部件产业第一梯队为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创新能力及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先发优势稳居头部,产业规模与协同水平全国领先;第二梯队为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中部地区,产业规模可观、传统优势稳固,新能源与智能化加速追赶,是未来增长主力;第三梯队为东北地区,虽保有传统燃油车制造优势,但面临新能源布局滞后、核心技术薄弱等转型压力,需加速新兴动能培育以突破瓶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汽车零部件区域竞争力对比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梯队化特征: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领先,在产业规模、产业链完整性、龙头企业数量、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储备、资本活跃度和市场需求八大维度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劲。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前者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后者政策支持力度强劲,整体实力较为均衡。西三角和中部地区处于中游,其中中部地区在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西三角资本活跃度偏弱。东北地区各项指标均落后,产业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竞争力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长三角地区以完整汽车产业链、领先技术创新力及资本国际化优势领跑,但面临成本高企、新能源转型结构性矛盾及环保约束;珠三角地区依托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智能化融合及出口便利快速发展,但传统零部件基础薄弱、高端人才短缺且协同深度不足;京津冀地区凭借集中研发资源、聚集新能源整车及政策试点优势发力,却受限于制造业外迁、结构失衡及中小企业创新弱;西三角地区借传统制造底蕴、成本优势及军工转化潜力稳步发展,但高端研发不足、物流成本高且高端环节缺失;中部地区靠新能源转型加速、成本区位优势及产业链完善迅速崛起,然而核心技术薄弱、品牌影响力低且环保压力显现;东北依托传统产业基础、重型零部件优势及高端制造留存保持竞争力,却面临新能源转型滞后、民营活力不足及人才流失难题。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区域内三省市各有特色:上海以高端研发创新能力突出、国际化程度高、供应链完备及高端制造与标准引领为核心优势,但受限于成本压力、空间约束及核心技术依赖;江苏依托全产业链配套完善、外资零部件高度集聚及能源产业链优势稳步发展,但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本土巨头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短板;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反应敏捷、本土整车企业带动效应显著,在细分领域及垂直整合能力上表现突出,不过面临研发投入相对不足、高端技术积累薄弱等挑战。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珠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珠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多城市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广州依托整车龙头牵引及成熟配套体系,传统零部件实力雄厚且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迅速,但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资、高端研发薄弱;深圳凭借电子信息产业赋能及智能网联、三电技术领先,研发创新与跨界引领突出,然而制造成本高、传统领域薄弱;佛山发挥精密制造外溢优势,民营经济活跃且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多,协同效率高,但高端研发与产业链层级不足;东莞依借广深协同与物流成本优势对接需求,但缺乏本土整车且核心技术依赖外部;惠州以雄厚电池基础及电子信息配套为特色,但是品类单一、研发能力弱;中山传统零部件基础扎实,电机电控突出但转型不足;珠海加速新能源零部件崛起,但是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江门从摩托车部件转型,依托土地成本与侨乡优势,但产品中低端、创新弱;肇庆以“整车+电池+零部件”集群受整车带动,然而基础薄弱、人才科技资源稀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京津冀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京津冀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协同但发展不均衡的格局。北京以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高端人才集聚和强劲的政策资本支持见长,但受高成本制约,制造环节外迁,本地产业化能力较弱。天津凭借完整产业链、外资企业集群和港口物流优势成为制造和出口重镇,但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滞后及低端产能过剩问题。河北立足基础零部件集群和成本优势,强于原材料配套和承接产业转移,但存在技术薄弱、产品低端及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短板。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一定集群优势,但三省市的竞争力特点各异:陕西凭借新能源汽车爆发和重卡零部件基础快速崛起,却面临产业链不完整、本地配套率低及军工转化不足的挑战;四川依托整车集群和科研资源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占得先机,但高端创新能力和区域协同效率仍需提升;重庆则以传统零部件配套体系完善和转型先发见长,但高端研发薄弱和传统体系转型包袱较重。三地共同构成西部汽车产业集聚区,在互补与竞争中推动区域供应链升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部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中部地区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各具竞争力:安徽凭借新能源整车龙头引领、核心零部件“链主”企业集聚、智能网联前瞻布局及三电优势,创新策源能力突出,但存在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传统零部件转型压力大、高端人才短缺、供应链韧性待提升及对外部龙头依赖较强等短板;湖北产业链基础雄厚、整车带动效应显著、集群与供应链完整、传统零部件实力强且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布局领先,创新资源与交通物流优势突出,但面临高端零部件依赖外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及区域协同待加强等问题;湖南聚焦商用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集群化发展,特色材料(如汽车用钢板、玻璃、减震隔音材料等)领域优势明显,新能源电驱电控及军民融合协同突出,配套成本较低,但存在乘用车零部件配套薄弱、高端研发能力不足及产业链垂直整合度低等短板。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东北部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东北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黑龙江依托发动机产业链特色、特定领域配套能力强、军工技术转化潜力大、区域配套基础稳固、寒地测试优势突出及对俄合作地缘优势,但面临整车拉动作用弱、产业规模小且单一、新能源转型滞后、人才与资本流失等短板;吉林凭借整车显著带动效应、传统零部件技术积淀深厚及新能源转型配套迅速形成优势,但存在过度依赖一汽生态、新能源核心技术不足、轻量化与智能化滞后、创新活力低等问题;辽宁受益于健全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反哺精密零部件、外资企业聚集、新兴产业早布局及港口出口便利,不过面临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薄弱、产业链协同不足、传统燃油车依赖惯性强、本土龙头企业实力待提升等挑战。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