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火了,说重庆有个富婆为了把新来的男下属搞到手,直接甩手300万给男下属,让他去和老婆离婚,然后和自己好。钱给了婚也离了,富婆和男下属好了一年,富婆觉得有点后悔了,于是呢,直接起诉要求男下属和男下属前妻返还300万。一审法院判决男下属返还300万,二审法院又做了改判,现在这个官司啊,还在纠缠当中。
那么在吃瓜的同时呢,陈律师提醒大家,既要看热闹,又要看门道。感情中的慷慨馈赠背后可能隐藏着法律风险,今天陈律师我教你识别不同情形下的钱财返还可能性。
作为一名处理过众多经济纠纷案件的律师,我发现近年来涉及大额财物给付的咨询越来越多。特别是当感情与金钱交织时,许多人陷入“给的能不能要回”的困惑中。
其实,富婆给的钱能否要回,关键在于给钱的性质和法律认定,不同情况结果大不相同。
01 五大情形,法律如何认定?
赠与行为,一旦完成通常难以要回。如果富婆明确表示赠与你钱财或物品,并且已经完成了交付(如现金已给、转账已完成、房产已过户),那么这通常被视为赠与行为完成。
根据《民法典》规定,动产交付、不动产过户后赠与完成,所有权已经转移,赠与人一般不能随意撤销赠与要求返还。
借款关系,有凭有据就能主张返还。如果你们之间存在明确的借贷合意,比如打了借条、微信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是“借给你的”,或者转账备注了“借款”,那么这属于借款关系。
出借人有权要求对方偿还。只要有充分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你就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钱。
附条件赠与,条件未成就可要求返还。最常见的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大额赠与,比如赠与房产、车辆等。如果双方最终未结婚,可基于附条件赠与主张对方返还,因为赠与目的未达成。
其他附条件的赠与,若受赠人不履行约定义务,赠与人也可撤销赠与要求返还。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依据应返还。如果富婆是误转钱款(如本来打算转1000元,却误转成了10000元),或者基于错误认识而给钱,对方没有合法依据取得这笔钱,构成不当得利。
受损方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民法典》规定,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违背公序良俗的给付,可能部分或全部返还。为维持婚外情等不正当关系而给付钱财,因违背公序良俗,给付方主张返还时,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部分或全部返还。
根据《民法典》,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02 四类证据,决定诉讼成败
借贷合意证据:借条、借款合同是直接证据。微信、短信聊天记录中明确提到“借”、“还款”等字眼的内容也很关键。转账备注注明“借款” 是最好的辅助证据。
赠与意思表示证据:如果对方明确表示是赠与,并有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则对你有利。
关系背景证据:证明双方是否存在婚外情等不正当关系的证据(如亲密合照、往来记录等)。证明是否以结婚为目的交往的证据也很重要。
财产流转证据:银行转账记录、支付宝微信转账记录等。购房、购车等大额财产的付款凭证和产权登记信息。
03 实战策略,守护你的财产
事前防范优于事后补救。大额资金往来尽量通过银行转账进行,避免现金交易。转账时备注款项性质(如“借款”、“购房款”等)。
保留书面凭证,如借条、协议等,明确款项性质。对于赠与,尤其是大额赠与,可考虑签订书面赠与协议,明确是否附条件。
事后应对需要智慧与策略。发现对方可能要求返还钱财时,第一时间收集和保全证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协商、调解或诉讼等不同方式。
特别注意法律时效:基于重大误解的,应当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
判断富婆给的钱能否要回,就像解析一道法律谜题——核心在于识别款项的性质。
借贷之债,有凭有据即可主张;普通赠与,完成交付难收回;附条件赠与,目的落空可撤销;不当得利,缺乏依据应返还;违背良俗,法律保护有限度。
记住,法律的天平始终倾向于保护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而非不劳而获的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