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官司,很多人要么慌得乱了阵脚,要么瞎忙活走了弯路。其实打赢官司的关键,不仅是律师能力,更在于当事人能否避开“坑”。这些误区往往比对方律师的反驳更致命,今天用大白话讲清楚。
第一个误区:“证据开庭再交,打对方措手不及”。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反转剧情,现实中法院有明确“举证期限”,过了时间再提交,哪怕是“铁证”,法官也可能不采纳。正确做法是收到传票后,立刻整理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按要求按时提交,别等“过期作废”。
第二个误区:“我有理就行,法官会信”。法官没参与过你的事,“理”必须靠证据支撑。比如别人欠钱,光说“借了10万”没用,得有借条+转账记录;对方不认,还要有催款聊天记录。没证据的“理”,在法庭上就是空口说白话。
第三个误区:“开庭穿得舒服就行”。穿着太随意会让法官觉得你不重视案件,还可能影响对你的印象。男生穿整洁衬衫,女生穿简单连衣裙或衬衫裤,不用多正式,但要干净得体,这是对案件的尊重,也是给法官留好印象的细节。
第四个误区:“对方说啥都要反驳”。开庭不是吵架,别对方刚开口就急着打断。法官会按流程让双方发言,你要做的是听清对方观点、抓漏洞,轮到自己时再有条理反驳。乱插话会被法官制止,还可能漏掉关键信息,反而吃亏。
第五个误区:“判决书下来就完事,不服也没办法”。对判决不满,别直接认了,民事案件在判决书送达后15天内,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还有翻盘机会。很多人因错过上诉期放弃维权,实在可惜。
第六个误区:“官司赢了就一定能拿到钱”。胜诉只是第一步,能否拿到钱要看对方有没有财产。起诉时最好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对方银行卡、房产、车子,避免其转移财产。没做保全,就算赢了官司,对方躲起来,你也可能成“胜诉方”,拿不到钱。
第一次打官司别紧张,避开这些误区,备足证据、弄清流程,就算没有大牌律师,也能最大程度维护权益。法庭讲证据和规则,不是情绪和运气,做好准备才是关键。
多学法律少吃亏,关注赵律师,带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