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城市和中国之间的友好联系,本来是件挺热闹的事儿,从经济到文化,搭起不少桥梁。可这几年,这股热乎劲儿好像渐渐凉了下去。不少城市开始收手,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地推进合作。背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德国整体对华政策的转变,加上地缘政治的压力,让地方层面也跟着调整步调。
2023年德国政府出了份中国战略,把中国定位成伙伴、竞争者和系统对手,这一下子就把合作套上了安全审查的紧箍咒。结果呢,原本活跃的友城关系和项目,有的直接停摆,有的悄无声息地淡出视线。话说回来,这不光是德国的事儿,欧洲整体对华依赖的焦虑也在发酵。但话说到底,这种告别是不是彻底的,还得看后续的经济需求和绿色领域的机会。
先说说安格拉·默克尔这个人,她在推动中德合作上可是下了大功夫。默克尔1954年7月17日出生在汉堡郊区一个小镇上,早年家庭搬到东德,她在那儿长大。父亲是牧师,母亲当老师,她从小接受严格教育。1973年进莱比锡大学学物理,1978年毕业后进科学院搞量子化学研究,1986年拿博士学位。1989年柏林墙倒了,她赶紧投身政治,先加入民主觉醒党,后来转到基督教民主联盟。1990年德国统一,她当上联邦议员,1991年任妇女和青年部长,1994年转环境部长。1998年科尔出事儿,她公开批评他,2000年4月当上基民盟主席。2005年11月22日,她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一干就是16年。
在她当总理期间,中德关系进入快车道。2006年5月她第一次访华,从北京开始,签了不少贸易协议。之后她总共去了中国12次,不光去北京上海,还跑到合肥、沈阳、深圳这些地方。2015年10月在合肥看江淮和大众的合资项目,她强调德国城市别只盯着中国一线城市,机会在产业链上到处都有。在她推动下,德国和中国结成100多对友城关系,到2023年还有84对在运作。
杜伊斯堡和武汉1982年就结对,但真正热闹起来是默克尔时代。中欧班列从2014年起跑起来,杜伊斯堡成了欧洲物流枢纽,2019年货运量占中德贸易40%。她还支持文化交流,德国开了近20所孔子学院,柏林的书法展和中医课常常满员。贸易额从2005年的630亿欧元蹿到2021年的2455亿欧元,占德国GDP的10%。大众、宝马这些车企在华销售额占他们总量的三成多。默克尔卸任前,2021年9月在中德对话论坛上还强调多边主义。总之,她那套务实作风,让中德城市合作从纸面走到实打实的地步。
默克尔2021年12月8日卸任后,肖尔茨上台,德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弯。2023年7月13日,政府发布首份中国战略,核心词是“去风险”,意思是减少对华依赖,尤其在关键领域。这份文件没直接命令地方停合作,但要求所有项目过安全审查关。影响很快就传到基层。拿杜伊斯堡来说,这地方本来叫“德国的中国城”,因为中欧班列和华为合作。
2018年1月杜伊斯堡和华为签协议,要建智慧城市,市政厅网站上还放着备忘录。可2022年11月协议到期,没续签,网站内容删了。市长塞尔坎·塞林说要等联邦和欧盟指导,但其实是欧洲对中企的顾虑加深,尤其俄乌冲突后。杜伊斯堡港区就业15%和中国相关,现在合作停了,物流仓储岗位少了不少新机会。
基尔市也类似,这是个海军基地城市,2023年初计划和青岛深化友城合作,谈海洋贸易和船舶技术。青岛是中国海军重镇,基尔市长乌尔夫·凯姆珀本来推进得挺积极,但5月10日突然宣布搁置,说市民有安全顾虑。媒体说决策没咨询专业机构,就因为地缘敏感直接卡住。原本青岛和基尔有不少共同点,比如港口,但海军因素成了绊脚石。杜塞尔多夫的情况不一样,这地方连续办了12年中国节,每年10多万人参加,市场广场变小中国城。可2023年后活动停了,转办日本文化节。市长斯蒂芬·凯勒说是要丰富形式,但华人社团觉得和联邦政策转向有关。日本日本来就办得火热,现在中国节没了,文化交流凉了半截。
这种降温不是孤立的,德国整体焦虑来自贸易、产业和资源依赖。中国从2016年起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贸易额2455亿欧元。德国智库报告说,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大,巴伐利亚机械企业海外订单30%来自中国。汽车业更明显,大众2022年在华销售额占49%,宝马奥迪超35%。
协会模拟过,丢了中国市场,德国汽车业直接少20万岗位,产值缩12%。资源上,稀土93.5%靠中国进口,石墨镁超60%。疫情时口罩防护服短缺,让大家意识到基础物资也离不开中国。地缘局势一变,这些依赖就成焦虑,地方城市缩手缩脚。高校停孔子学院,怕文化影响;企业项目审得严,怕数字化风险。2024年德国中国政策逻辑还是保经济,但泽腾温德时代强调战略调整。结果,城市间互动降温,原本100多对友城,现在活跃的少了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告别没那么绝对。企业层面还在往前冲,市场用脚投票。2025年7月联邦统计局数据,对华出口64亿欧元,进口143亿欧元,逆差79亿欧元。大众投25亿欧元在合肥建电动车厂,宝马28亿升级沈阳厂,博世在苏州扩智能驾驶中心。工商大会报告说,中国占全球工业1/3,化工超50%,印度印尼短期顶不上。
地方城市也没全停,2025年6月17日到19日,首届中德城市峰会在法兰克福开,20多座德国城市代表参加。峰会谈低碳和气候适应,昆明分享滇池治理经验,雷根斯堡借鉴到多瑙河支流。青岛中德生态园拿全球绿色建筑奖,慕尼黑汉堡组团考察,被动式住宅技术引入德国。金华和迪伦升级国家级友城,建汽车零部件物流中心;秦皇岛和瑙姆堡筹葡萄酒贸易;波恩和成都签可持续项目,谈垃圾分类和低碳建筑。
联邦政府也松动,2025年5G讨论允许华为参非核心网络,电动车关税上否决欧盟加征提议。默克尔时代的基础还在,她推动的经贸互补没变。中国是德国关键供应商,德国是中国重要市场。2025年5月24日,中国说要深化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回应积极。默克尔卸任后出回忆录,偶尔发言强调多边主义。绿色合作成安全区,中欧班列绿色转型,重庆到杜伊斯堡5500多列,2025上半年货运增65%,20%用新能源动力。杜伊斯堡陆港建欧洲最大绿色仓储,太阳能供30%能源,30家企业是新能源零部件厂商。2025年7月欧盟和中国重申气候合作,谈能源转型和甲烷管理。德国想当欧洲和中国间桥梁,尽管地缘紧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