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任见《曹操传》第十章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58
58
曹操实际上已经执掌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权力,但他沉着冷静,不思篡夺,这样,汉献帝刘协的“建安”年号,便一直使用了二十五年,“建安”之后,还续了个所谓“安康” 。
公元196年是“建安”元年,公元220年改为“安康” ,前后24年的时间,是为“建安”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或曰“汉魏风骨” ,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闪光的篇章。
汉献帝建安时期,是曹操和曹丕的统治盛年,建安文学的繁荣,主要在于曹操这位国家文联主席对自由文学的爱好和提倡,曹丕、曹植和文士们对曹操文学观念的追随,他们前呼后拥,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及盛极一时的邺下文风。
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从当时的现实土壤中炽热地生长起来,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中国史上,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前所未有的绚美异彩。
原先大汉极权统治者竭力推崇的一些思想垃圾,譬如所谓儒术,都在非常的社会变乱中,失去了支配地位,人们的意识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曹操的作为就标志着清爽、自由的新方向。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扬的政治理想、浓郁的悲剧色彩、强烈的个性、人生短暂的哀叹,这些东西合起来,就构成了建安或汉魏的“文学风骨” 。
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除了曹操、曹丕、曹植“三曹” ,再就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子” 。
“三曹” 、“七子”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所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成为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个主要的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三曹” ,还是“七子” ,都长期生活在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大地,其骏爽刚健的风格早已成为河洛文化的组成部分。
所谓“风骨” ,乃是精神气质和骨格形态的结合,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
风,是文学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学作品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比较虚化,跟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又不是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是文学的表现力,概念比较实在,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学作品就富有表现力,富有感染力了。
“风”和“骨”不能分开,是个囫囵的概念。
南北朝的刘勰领会得好,他的《文心雕龙·风骨》篇,有精到的见解:“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关于曹操,自汉及今,评价丛簇。
有说曹操英雄气概,大家风范的,有说曹操菩萨心肠,儿女情怀的,也有人曹操他阎王脾气,小人嘴脸的,其实,应该再给曹操加上一个评价:文化旗手,诗歌元帅。
曹操爱好文学,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带头创作,他的周围,才能聚集众多的人才,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传统,掀起了空前壮美的诗歌高潮。
曹操的文学创作,一个字:大气。
史界论曹操曰:“明略最优,”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曹操的散文很有特点,如《让县自明本志令》 ,光明磊落,字字真挚,状述经历,分析时势,剖析心志,其“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句,极其坦率,为人称道。
而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曹操的诗,全是乐府体。内容有歌咏时事的,表述理想的,少量游仙的。
曹操领兵打仗三十多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就是说,他的诗都可以配乐高歌。
曹丕记述其老爸曰:“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曹操的时事诗,人所广知的,《薤露行》 、《蒿里行》 、《苦寒行》 、《步出夏门行》等,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斯时情景,人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写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何进密谋诛宦官,事败遭杀,董卓乘隙入洛阳,作乱宫廷,读来如浏览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关东各州郡,兴兵讨董,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蒿里行》与《薤露行》意思连续,篇章相补。
后诗尤其可贵,曹操以深切同情的笔调,写出了百姓所罹的战乱苦难。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在进军途经碣石时,观沧海而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咏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势磅礴,格调雄放, 包容宇宙、吞吐日月。
本书简介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并受追谥为“魏武帝”的曹操,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整顿吏治、改良风俗诸方面成就卓著,不愧为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创者。
任见先生此书,以曹操的生命经历——即以其政治军事活动、情感生活脉络为主线,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复活了这位对华夏历史进程、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巨大的真正的英雄,以艺术方式对争议纷纭的“多面曹操”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全新评价,是一部深蕴认识性与可读性的历史小说。
曹操传
珍贵:此版本篇幅长于台湾出版本,因无删减章节。
任见《曹操传》
目 次
内容简介
201607版权………………………………
第一章 傀儡有权就变态……………………
第二章 开弓能有回头箭吗?……………………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
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
第六章 外交官为何要配两个美女……………………
第七章 四世三公的臭婆娘裹脚……………………
第八章 举重若轻的奇袭……………………
第九章 倾国倾城的佳人……………………
第十章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第十一章 易水河畔潇潇风…………………
第十二章 天地之间,人为至贵…………………
第十三章 军营痴情女…………………
第十四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十五章 铜雀台雅景香风…………………
第十六章 挚友的美丽女儿…………………
第十七章 对儿子们也不想偏爱…………………
第十八章 文武合璧成雄杰…………………
本书章节索引 ……………………………
20140923后记………………………………
著者任见简介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