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钱都从哪里来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与公共事务的主导者,其各项支出背后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撑。那么,支撑政府运转、保障民生建设的钱,究竟来源于哪些核心渠道?
政府的收入来源通常被称为 “财政收入”,其构成与一国的经济结构、税收制度、公共资源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整体可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五大类,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资金获取逻辑,最终共同支撑政府履行公共职能。以下从具体类别、核心特点及典型示例展开说明:
一、税收收入:政府最主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占比通常超 60%)
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征收的收入,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特征,是全球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核心支柱。我国税收收入主要涵盖以下几类,覆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链条:
- 流转税类
- :针对商品或服务的流转环节征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包括:
- 增值税
- :对企业 “增值额” 征税(如制造业、服务业企业销售商品 / 服务的差价),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23 年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约 36%;
- 消费税
- :对特定消费品征税(如烟酒、高档化妆品、成品油、小汽车),兼具 “筹集收入” 和 “调节消费” 双重作用,例如成品油消费税既补充财政,也引导节能消费。
- 所得税类
- :针对 “所得额” 征税,调节收入分配,包括:
- 企业所得税
- :对企业利润征税(一般税率 25%,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优惠),2023 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约 23%;
- 个人所得税
- :对个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财产转让等所得征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起征点 5000 元 / 月),兼具 “筹集收入” 和 “缩小贫富差距” 功能。
- 财产税与行为税类
- :针对财产持有或特定行为征税,包括:
- 房产税
- (试点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房产、土地持有征税,是地方政府重要税源;
- 契税
- (房产交易时征收)、印花税(对合同、产权转移书据等征税):与民生和市场交易直接相关。
- 资源税与特定目的税类
- :如资源税(对矿产、盐等自然资源开采征税,兼顾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税(对污染物排放征税,推动绿色发展)。
二、非税收入:税收之外的 “辅助性收入”(占比约 10%-15%)
非税收入是政府通过提供特定服务、管理公共事务或罚没等方式获取的收入,具有 “补偿性、灵活性” 特点,具体包括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或管理时收取的 “成本补偿性费用”,需严格按法定标准征收,例如:
- 行政收费:护照工本费、机动车号牌工本费、不动产登记费等;
- 事业性收费:公立学校学费(九年义务教育免费,高中、大学收取学费)、公立医院门诊 / 住院费(按成本定价,低于市场价格)。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政府为支持特定公共事业发展,向特定对象征收的具有 “专项用途” 的资金(需专款专用),典型示例: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 (“土地出让金”):政府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学校)、保障性住房建设,2023 年占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超 80%,是地方政府重要的 “专项收入”;
- 其他基金:如铁路建设基金(支持铁路建设)、水利建设基金(用于水利工程)。
- 罚没收入
- :政府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罚款、没收财物所得的收入,例如交通违章罚款、市场监管部门对违法企业的罚款,这类收入需全额上缴国库,且不得与部门利益挂钩(避免 “罚款创收”)。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政府出租、出让国有资源或资产使用权获得的收入,例如:
- 国有房屋出租收入(如政府办公楼闲置部分出租);
- 特许经营权收入(如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特许经营费);
- 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收入(补充资源开发相关支出)。
三、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本运营产生的 “分红与转让收入”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通过管理国有资本获取收益,主要包括两类:
-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 :国有企业(如央企、地方国企)上缴的利润分红、股息、红利,例如:
- 央企(如中石油、国家电网)按规定比例向财政部上缴利润(2023 年央企上缴利润超 5000 亿元);
- 地方国企(如前文提到的 “海南财金集团”)向地方财政上缴收益,用于补充地方公共支出。
- 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 :政府转让国有股权、资产获得的收入,例如:
- 转让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如国企混改中引入社会资本时的股权转让收入);
- 处置闲置国有资产(如旧办公楼、设备拍卖收入)。
四、债务收入:政府通过 “借钱” 弥补收支缺口的临时手段
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 “财政赤字”)时,政府可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属于 “有偿收入”(需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主要包括:
- 国债
-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弥补中央财政赤字、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如高铁、水利工程),安全性极高(被称为 “无风险资产”),2023 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超 7 万亿元。
- 地方政府债券
- :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分为 “一般债券”(用于无收益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 “专项债券”(用于有收益的项目,如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厂,以项目收益偿还债务),2023 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超 7.5 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债务收入并非 “长期收入来源”,而是 “调节短期收支平衡” 的工具,需控制规模(避免债务过高引发风险),且偿还依赖未来的税收或非税收入。
最后:政府收入的 “核心逻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的所有收入最终都来自社会经济活动(企业生产、居民消费、资源利用等),且需遵循 “法定、公平、透明” 原则:
- 税收是 “普遍贡献”,覆盖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和居民,体现 “量能负担”(收入高、盈利多者多缴税);
- 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是 “专项补充”,确保特定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 债务收入是 “临时调节”,避免短期财政缺口影响公共服务供给。
这些收入最终会通过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国防等公共领域,形成 “收入 - 支出” 的闭环,本质是 “集中社会资源办大事”,服务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