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纪录片《川渝陷阱》推出,通过川渝两地说唱文化的对比及与青年文化的关联,让很多人认识到Trap。
Trap,这种早期在美国南部形成、有着强烈节奏的嘻哈音乐类型,其分支驳杂:Rap Trap、EDM Trap、Future Trap、Hard Trap……
在Dark Trap领域,有一位成都音乐人被称为“中国Dark Trap第一人”。
2014年,在互联网音乐平台发布第一首音乐起,迄今他已制作并发布超60张EP/单曲;2018年,参加综艺《即刻电音》后,他又陆续跟谢帝、张艺兴、鬼卞、R.E.D等歌手/组合合作《形意》《莲》《嫦娥赴月》《釉》等多首知名度颇高的音乐作品。
他就是Anti-General。
![]()
![]()
Anti-General
新国潮电音艺术家
世界民族科幻电子音乐制作人/DJ
国际Dark Trap领域代表人物
01.
不只是国潮
我做的是世界民族暗黑科幻电子乐
2018年,综艺《即刻电音》后,Anti-General便打开了知名度。
无论是合作的歌曲,还是其个人创作的部分作品,里面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民乐元素,因此,他也有了“新国潮电音艺术家”的称号。
![]()
![]()
Anti-General对此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既不排斥,也不特别喜欢。
他觉得“国潮”这个词没办法完全定义自己,稍微多听点他的其他音乐,自然会有更全面的认知。
不过,假如听众只喜欢自己创作的国潮类音乐,他觉得也没有问题,喜欢与不喜欢由听众说了算。
而明确的标签关键词来描述自己,能帮大众更快速建立认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他反感的是打着“国风”“国潮”的旗号博取流量,以及在音乐表达上生搬硬套中国传统民乐。就这个观点,他始终没改变过。
![]()
那从个人视角来看,自己更符合什么样的描述?
他说个人更偏向:“音乐艺术家。对,我做的是世界民族暗黑科幻电子乐。”
这个说法带有戏谑的成分,却整体概括了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喜爱,它不局限于中国、日本、印度等任何国度。
除了传统文化,科幻也非常吸引他。加之,音乐风格偏暗黑,有一定实验性。
所以,世界、民族、暗黑、科幻与电子乐,这几个关键词并置,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的“Anti-General”。
![]()
![]()
![]()
![]()
![]()
![]()
![]()
![]()
![]()
·发布过的部分EP
02.
“野路子”
电子音乐是另一种思维方式与创作路径
Anti-General是标准理工男,本科专业为化工机械,他从不避讳谈自己是非科班出身,因为纯粹的兴趣爱好,在大学期间开始音乐创作。
![]()
大学三四年级去上海工厂实习的经历,也让他更笃定要另谋出路。
“第一堂课永远是安全课。你会感觉一旦有任何的、不可控的小疏忽,都可能会引起事故。”
随后,他着手申请考研,专业上的考量之外,海外的电子音乐氛围也特别吸引Anti-General。
“那时候看到国外音乐节的阵容太厉害了,就想以出国留学的方式去蹦迪。”他开玩笑道。然而,不巧的是,申请的七所海外高校全部拒绝了他。
碰巧受经纪人团队邀约给即将到中国巡演的Gameface做助演嘉宾、翻译助理,他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参加综艺《即刻电音》之前,Anti-General靠演出维持着自己基本的生存,慢慢发原创音乐,慢慢演出,慢慢积累粉丝。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
![]()
Anti-General早期在百度贴吧发布自己的音乐,让同好们相互评价,并给出指导建议。不知道某些音乐是怎么做出来的,再问具体的手法,然后一点点针对性地学,而不是开始就接触系统的知识框架。
2012年,国内音乐学院里没有比较成熟的电子音乐教学体系,也没机构可以去学习,只能靠自己慢慢上网看教程、摸索实验。直到后来,他才跟着网课正式学习。
Anti-General坦言,如果自己制作的是传统音乐,非科班自学方法很难达到一定的高水平。电子音乐这种形式跟传统音乐的制作完全不同,它给了更多人创作的机会。
Dark Trap这种电子音乐风格涉及到的乐理部分相对较少。创作过程中,他更多要学习的是如何使用软件、设计音色,跟传统音乐去构建合成器或配器为主,这是另一种思维方式与创作路径。
![]()
而看起来跟音乐毫无关系的化工机械专业其实也帮助了自己如何去制作电子音乐。
“像声音工程师。”他这样形容电子音乐制作人。
常规音乐的制作要经过作曲、编曲、混音、母带,电子音乐里,作曲、编曲、混音这几个环节基本都集合在自己身上。
比如混音过程里,理性为主导,也充满感性。跟传统音乐创作以旋律为构思起点完全不同,Anti-General知道——旋钮再扭上去5%声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再扭上去5%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加一个效果器,它最后会有多大的变化幅度。
“需要理科逻辑,像做实验,差不多是这种感觉。”
这个过程遵循基本的逻辑,创作者得有清晰的思维,知道每一步到底有什么意义来调整声音的行走路径,尽管最后产出的结果充满未知。对Anti-General来说,未知里的惊喜感会更多。
![]()
偶尔,他也会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发展的作品。现在,他的电脑里面有很多半成品。但没有哪一件被放弃过。
“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发展就把它放在那儿。”
这些半成品作品像种子,或许在等待一个发芽的时机。他并不急着一定要把它培育成一棵树。或许两三年后再打开,会突然有新的见解再去延续它,这些种子就将会以最好的形式继续生长。
03.
配乐这事
得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2020年,辛爽执导的网剧《隐秘的角落》爆火,除层层推进的悬疑故事本身,其充满神秘、紧张氛围的配乐也特别出彩。这部现象级网剧原声专辑便收录了Anti-General的两首作品《DESCENT》《人间地狱》。
尔后,Anti-General陆续参与多部影视、动画、游戏项目的配乐工作,比如:动画《三体》、电影《异人之下》等。
![]()
·概念短片《赛博朋克山海经》OST
碰见导演给出喜欢的片段或者设定,他往往会干得非常来劲,但倘若自己的音乐被导演、总设计说跟想象的有距离,他也会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配乐必须根据项目去调整。在修改过程里,我需要不断说服自己,比起上班来,这至少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配乐本质上是服务的过程,里面掺杂着一种微妙的感觉,有兴奋,也有枯燥,在其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毕竟配乐是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通常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回溯这件事就能又找回乐趣。
![]()
·动画《三体》OST
Anti-General对影视配乐感兴趣,有一方面原因是受汉斯·季默的影响。这位德国音乐家、电影配乐家、作曲家被誉为 “好莱坞大片配乐代言人”,为许多电影创作配乐,如《狮子王》《角斗士》《蝙蝠侠:黑暗骑士》《星际穿越》《沙丘》等。
Anti-General很喜欢汉斯·季默,虽然他被部分科班音乐人评价:音乐性差,旋律、和声简单,但不能否认他在配乐上的与时俱进。
“他很善于把当下的科技融入配乐里,特别是《银翼杀手2049》《沙丘》,里面使用了大量的合成器以及新的编曲思维。”
传统意义上来讲,影视配乐家习惯性为每个角色构建一种或一段旋律,而汉斯·季默在为《沙丘》配乐时没有这样做,却采用了不同的音效。这也是近两年影视配乐的一个趋势,即音乐音效化。
“好旋律快要被写完了。”Anti-General说。
![]()
·电影《异人之下》OST
好旋律一定得简单,他强调。通常大众能够记住的好旋律都有着简单的属性,而能够符合标准的音符其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少更小。
这两年配乐工作占据了Anti-General主要的精力,虽然创作状态比较疲惫,他反而有了想要找回当初做电子舞曲的那种冲动。
04.
新的创作
对眼下世界的一种反思
近年,外部环境变化,如国际冲突、局部战争等的爆发,Anti-General深感无论是国与国或人与人隔阂的加深,他进一步开始审视身处的社会以及自己的生活,个体与环境、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他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知:工业革命后,人类几千年建构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正在被一种新型的科技抑或人工智能瓦解掉。
“这不是一个新鲜概念,科幻电影等都有过表达,但用电子音乐去表达侵蚀、破坏的状态并不多。”所以,他想尝试把自己的观察与想法融入音乐,便创作出《后人类纪》这张专辑。
![]()
·个人首张专辑《后人类纪》
专辑里第一首歌创作于2022年,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以及大量的工作之余,Anti-General见缝插针地进行个人创作,陆陆续续完成了《后人类纪》。
他以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等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为创意源点进行音乐创作出8首不同风格的作品。因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从原始时代发展至今,每一种文化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对中国京剧的实地采样,其他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他前后花费三年时间收集、制作。他发现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一家日本采样公司在上个世纪就去到东南亚很多地方采集了民族部落的声音。
![]()
·10月1日,《后人类纪》同名展览将在长沙开启
为什么《后人类纪》是自己创作生涯的首张专辑?跟之前的作品不同在何处?
如果说之前的创作动机是充满想象的、虚构的,那《后人类纪》就是一定程度的写实,Anti-General看来,这张专辑要表达的核心与自己过往的作品不同——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跨文化的融合,他也第一次把曾经尝试过的零散想法做了首次整合性呈现,让听众能感知到:此时此刻,人类不同的文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
在音乐制作上,他尝试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去展现某些状态,带有一定实验性,不一定悦耳,但这是他想要表达的、传递的,就够了。
后续,他还将带着这张最新音乐专辑去到深圳、长沙、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启全国巡演。
![]()
虽然跟不同的知名歌手合作过,创作过多首知名音乐作品,但Anti-General个人远远没有达到爆火的程度。
对此,他看得很淡:电子音乐本身比较小众,有一定门槛,不像流行歌曲具有很高的传唱度。对很多普通人来讲,听音乐是一种娱乐方式。大家不需要细究、琢磨其中有多少流派。但对自己而言,做喜欢的事并以此为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最近,他的生活作息规律又健康,每天早上七八点起床,煮鲜食、遛狗、健身、工作,晚上准时睡觉,偶尔打破下规律。
他很享受、也愿意做一个普通人正常地去体验生活,比如坐地铁,去餐厅吃饭……他还想保持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不想活得那么累”。
![]()
X:小都;A:Anti-General
X:你反感一些音乐穿上“国潮”的壳,那你觉得自己制作的国潮音乐抓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吗?
A:我一定是抓到了才会去做。通常,只要有和民乐手合作的机会,我都会和乐手深度沟通:他们擅长的这把乐器的历史背景、演奏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你做的电子音乐。
明确乐手和我在审美以及包容度、开放性达成一致,再往下推进:这首歌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立意?为什么要用这些乐器?如何把乐器最有特色的一面表达出来?
我有一首作品叫《牛》是和琵琶演奏家俞冰合作的。他演奏最看重的是:气、韵、神。我需要去理解这些内容,线下听了很多民乐演奏会,去了解这件乐器更多的表达可能性。自己创作时,也会去想怎么样把精华融合进来,而不是把某件民乐乐器想象成和钢琴一样的东西,例如只是把钢琴替换成琵琶、笛子的音色。
早期的时候,我只能用虚拟软件模拟的这些民乐乐器的声音,缺少真实性和生动感。即便弹奏真实的乐器,想要表达出“气韵神”非常考验演奏者的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表达好。
X:某种程度,配乐工作是服务于某个影视、动画等项目,这种视角的转换,对你个人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A:正常状态的话,配乐这项工作会对音乐创作者有一定影响。因为工作流程是导演会先给到一个参考小样,我们叫做贴片音乐。
导演找的音乐是他个人觉得符合某个段落的音乐,而从音乐创作者的角度来讲,有些音乐不够好,毕竟行业有差异,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导演不会像音乐人专注某一类音乐本身。
面对这种障碍的时候,需要我通过参考小样去找到导演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是某种律动很重要,还是推进情绪的方式更重要。把核心点提取出来之后,再用我自己审美方式去放大表达出来,这特别重要。
平时也要多花时间去听好的音乐,时刻保证自己的审美在线。不需要太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多多少少都会听点音乐,什么音乐都听,不一定和创作、工作有关。
X:在创作音乐的时候,你更偏感觉派,还是技巧派?
A:技巧(乐理)是一把双刃剑。你越依赖于知识创作,就越容易和别人撞歌。
因为本质上,乐理是前人对于好音乐的规律性总结。或许,前人花了几百年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又过了几百年,我们还在用这套规律进行创作。
特别是现在,如果我们继续套用相同的规律来创作,就和前人撞旋律的概率很高。我感觉部分当代音乐人在作曲时,在刻意地反规律——怎样不顺耳就怎么走。如果音乐太和谐了,往往会感觉前人应该已经写出了这样的音乐。很多歌里的旋律早被写过了,对作曲者来说有一种绝望感。所以,更多时候我尽量跟着感觉走,不刻意回避,不刻意迎合,跟着感觉走就行了。
我喜欢的风格偏黑暗一点,和大众熟知的旋律相撞概率非常低。但我深信我现在写的旋律,在几百年前已经被人写出来过了。
其实,人不是创造者,宇宙才是创造者。人是一个载体,宇宙通过了你把某些东西表达出来而已。即便不通过我,也可能通过其他人。
X:有听众评价你的作品,旋律功底、和声基础比较薄弱,但富有创新性、善于打破框架,你怎么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A:我觉得挺中肯的。关于第一点,我之前有谈过,这更多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因为我喜欢听的音乐,确实没有什么旋律、和声。我印象特别深,有一位做小众电子音乐风格的海外音乐人来中国做workshop,他说自己对音乐理论一窍不通,但依然能做电子音乐。虽然不懂乐理,但他的音乐律动性特别强,注重律动和音色的设计。
之前,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问题:电子音乐算不算音乐?刚开始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有点愤怒——怎么能这样鄙视电子音乐?后来转念一想,换一种思路,如果我不把自己的作品看成音乐,而是另外一种听觉艺术,不受传统音乐里的和声体系、旋律架构的规训。这样去创作的时候,就减少了限制,这件事可以变得更开放。
我开始对配乐感兴趣后,觉得需要去加强乐理知识,因为想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进音乐里。好的影视配乐有故事感、画面感,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这些都需要乐理的支撑。
我愿意在电子音乐领域里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把学习到的比如古典元素、旋律合成作为适当的辅助来填补、丰满主体。
X:在国内做电子音乐的同龄音乐制作人多吗?他们的状态是怎样的?
A:其实,年轻一代制作人比我小的挺多的,而且他们在技术水平领先于那时候同年龄段的我。只是他们现在还比较年轻,寻找自己的风格方向还稍微慢了一点,有的还停留在模仿欧美的阶段,即便模仿也都是一流水平。
这又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做音乐就是做艺术,技术最终只是辅助,终极意义上需要创作者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观察以及思考。
X:新专辑巡演之后,后续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A:这张专辑之后,我和图瓦的歌唱艺术家珊蔻·娜赤娅克(Sainkho Namtchylak)将有一些合作。这段时间因为她在中国活动比较频繁,我有幸和她建立连接,给她听了一些我的作品,讲述了我专辑的理念,非常感兴趣。我找她帮我录制了很多和萨满文化相关的采样,包括传统歌谣、模仿动物的声音。接下来一个项目,就是和珊蔻老师合作萨满文化这一块的分支,可能是EP,也可能是一张专辑。
YOU成都粉丝福利
你去了解Anti-General吗?
又或者你听过他的歌?
来评论区聊聊吧
将有机会获得
Anti-General 2026全国巡演成都站
演出门票一张(共2张)
周边文创一份(共2份)
我们将在评论区随机抽取4位幸运鹅
一人赠送一张/份
![]()
福利公布时间
2025年9月23日
编辑丨欢歌
未标注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