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刚熬到上任一百天,就干了件让外界跌破眼镜的事 —— 对着美国直接 “开怼”。
事儿得从一组揪心的画面说起:美国移民局突然冲进佐治亚州的电池厂,那是现代汽车和 LG 新能源联手砸钱建的合资项目,当场带走 475 名工人。镜头里,300 多个韩国同胞戴着手铐被押送的样子,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委屈,这事儿一传到韩国,民众直接炸了锅。
谁能想到,一场看似普通的执法,竟把韩国夹在大国之间的难处,扒得干干净净,一边是要靠美国保安全的 “软肋”,一边是得靠中国撑经济的 “饭碗”,这两头受气的日子,好像终于到了忍不下去的时刻。
美国这波操作,说句 “双标到离谱” 都不为过。
咱都知道,韩国对美国来的外教那叫一个包容,不少美国人拿着旅游签证就敢站上讲台教英语,韩国这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没较真过 “非法工作”。可轮到韩国工人,就因为持旅游签证在自家企业干活,直接被当成 “非法居留” 抓了?
更讽刺的是,这座电池厂本是佐治亚州的 “招商引资明星项目”,当初拍着胸脯说能创造 8500 个岗位,结果现在突击检查一闹,工厂直接停摆,投产得拖到 2026 年。美国商会前负责人都忍不住吐槽:“把合作方的工人当罪犯拎走,以后谁还敢来美国投钱?”
看着国内民众扛着标语围在美国使馆抗议,李在明不能不表态。
他对着媒体放话,说美国再这么干,韩国企业可能就不敢在美国建厂了 ——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全是无奈,转头他就悄悄通过外交渠道找美国谈,只求对方改改签证政策,半点没提 “对抗”。
毕竟谁都清楚,驻韩美军基地密密麻麻,韩国战时指挥权还攥在美国手里,安全命脉捏在别人那儿,哪敢真翻脸?但李在明也没完全认怂:悄悄叫停了给菲律宾的 7000 亿韩元贷款,美其名曰 “防腐败”,实则是摆个 “自主外交” 的姿态;连对美 3500 亿投资都改了规矩,硬生生抠出 1500 亿砸进造船业,也算在被动里找了点主动权。
韩国现在的处境,说穿了就是 “夹心饼干”—— 两边都不敢得罪,却两边都得靠着。
安全上,美国在韩国驻了 2.85 万兵力,朝鲜半岛一有点风吹草动,韩国第一个得求美国撑腰,这 “保护伞” 扔不掉;经济上更实在,中国连续 20 年都是韩国最大买家,2024 年中韩贸易额飙到 2.33 万亿元,占了韩国外贸的五分之一,这 “钱袋子” 松不得。
更坑的是 7 月签的那笔对美投资协议,简直是明抢:韩国掏 3500 亿美元,90% 的收益得给美国民众分了。这种霸王条款,换谁都得憋屈,也难怪韩国国内反美情绪越来越浓。
李在明也不是没想过破局,喊出 “务实外交” 的口号,想在中美之间找条活路。
比如一边答应给美国投钱,一边偷偷跟东盟签合作,想着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美国逼着韩国在半导体、电池领域 “选边站”,不跟中国划清界限就给穿小鞋;中国这边呢,对当年 “萨德” 部署的事儿还记着仇,哪能轻易信韩国的摇摆。
更尴尬的是,韩国驻中美日俄的大使馆现在全是空的,连个能挑大梁的外交官都没有。这种 “群龙无首” 的状态,再高明的策略也落不了地,所谓的 “平衡术”,更像自欺欺人。
475 名工人被抓的事儿,像面镜子,照出了韩国 “中等强国” 外衣下的窘迫。
李在明那番硬气话,确实让国内民众喊了声 “解气”,但改变不了根本:美国要的是韩国的技术,不是平等;中国给的是市场,却信不过韩国的立场,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韩国这 “钢丝” 怕是越走越窄。
所谓的 “自主外交”,从来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要是不能真正握住产业链主动权,不能摆脱对大国的依附,韩国终究只是别人棋盘上随手能弃的棋子。这场突袭,或许只是韩国漫长困境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插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