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云南元谋县老城派出所收到一封盖着“公安厅”大戳的挂号信。
信封已经泛黄,邮戳日期是1996年12月。
所长拆开,里面是一张用复写纸誊写的立功奖状复印件,落款是“云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奖状上的名字,正是现任玉溪市委书记周建忠。
老所长把奖状锁进铁皮柜,喃喃一句:“周书记又回楚雄了。”
这封信像一枚时光胶囊,把人们带回三十年前尘土飞扬的滇中公路,也把周建忠的往事一页页翻开。
1970年4月,周建忠出生在牟定县戌街乡一个叫迤仓的小山村。
村子挂在哀牢山余脉的半山腰,站在家门口能望见成昆铁路的隧道口。
道口像一条黑黝黝的龙嘴,每隔半小时便吐出一列绿皮火车,汽笛声撞在山壁上,回声悠长。
似有人在云端拖着长腔喊:“呜——回——来——喽——
1988年,在村口那棵 200 年的老核桃树下,母亲把煮熟的五个鸡蛋塞进他口袋,鸡蛋上还沾着木灰。
他踩着羊肠小道下山,坐绿皮火车到昆明,再转乘长途客车,到云南公安专科学校报到。
刑事侦查专业的教室是一排老旧的苏式平房,夏天漏雨,冬天结冰。
山村出来的娃子没有选择,只能刻苦学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理论实战两不误。
1991年7月,21岁的周建忠揣着“优秀毕业生”证书回到楚雄,被分到州公安处刑侦队。
报到那天,队长扔给他一顶“的确良”警帽:“去武定锻炼一年,回来再说。”
于是,一辆北京吉普把他送到楚雄下属的武定县公安局。
刑侦队挤在办公楼二楼,走廊尽头用三合板隔出半间宿舍,床板是拆下的乒乓球桌。
夜里,隔壁审讯室的灯泡滋啦滋啦响,他就在这种背景音里抄完了《刑法》全文。
1992年10月,周建忠结束锻炼回楚雄。
车过猫街镇,他看到公路边躺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卡车司机,旁边散落着用塑料编织袋装的黄色粉末。
那是他第一次直面毒品——整整100g海洛因。司机的瞳孔已经放大,嘴角却带着诡异的笑。
这一幕深深刺激到了他。
回到刑侦队,他做了三件事:把案情写成20页报告;给自己买了一双高帮防刺靴;在笔记本扉页写下:
“缉毒,不是职业,是命。”
1995年,楚雄州公安局成立缉毒大队,25岁的周建忠任副大队长。
大队只有12个人,却管辖着滇西、滇中、川南三条毒道交汇的“金三角”北缘。
1996年冬天,情报显示境外毒枭“老广”要在永仁县中和镇交易。
周建忠带着三名侦查员化装成牛贩子,在镇口支起一口铁锅卖牛杂。
零下五度,四人蹲守三夜,手脚长满冻疮。
第四天凌晨,一辆东风卡车驶来,车厢里藏着90公斤冰毒。
枪战只持续47秒。
毒贩打光了弹夹,周建忠的右手腕被跳弹擦破,血顺着指缝滴在雪地上,像一串暗红的梅花。
此役后,他荣立个人一等功,公安厅发来贺电。
奖状原件后来随档案调走,之后才出现了开篇那封迟到三十年的信。
1997年,周建忠升任禁毒支队案件侦查大队长。
他把全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条乡道,自己常年跑最危险的永武线。
1999年,他带队在元谋县黄瓜园镇设伏,缴获1.6kg 海洛因,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其中一人是潜逃四年的A级通缉犯。
返程路上,他接到母亲电话:“你爸肺上查出东西,县里治不了。”
那天,他在元谋大桥头蹲到凌晨三点,抽完一包红河。
第二天一早,他把缴获的毒品押回楚雄,再坐班车回牟定。
父亲在病房拉着他的手说:“忠儿,穿警服的人,先顾大家。”
2000年,周建忠被破格推荐到楚雄制药厂挂职总经理助理。
很多人以为他要“转行”,却不知他盯上的是药厂运输线——毒贩正利用药企冷链车运毒。
半年内,他通过物流数据比对,查获三起利用冷藏车夹层藏毒案,截获毒品210公斤。
2001年,31岁的周建忠调任元谋县公安局副局长。
离开楚雄前,他把六年来的缉毒笔记整理成三本《滇中缉毒案例汇编》,后来成为新来警察的教材。
元谋是滇中旱坝,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六倍。
2002年7月,周建忠拎着铺盖住进水井村委的破土坯房,开始担任县公安局局长。
水井村离县城47公里,进村只有一条机耕道。村民靠种番茄、洋葱维生,偷盗、械斗却层出不穷。
周建忠上任第三天,就遇到两拨菜农因争水动镰刀,一人被砍断手筋。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局里唯一一辆2020吉普改造成“流动派出所”,每周三天蹲在地头调解纠纷;
第二件事,是跑遍全县17个派出所,给每个所修通自来水;
第三件事,最出乎所有人意料——他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教农民种冬早蔬菜,并和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签下保底收购协议。
2004年,元谋县刑事发案率下降42%,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省厅考核组下来,问村民“周局长怎么样”,一个大妈说:“他让我们富起来,谁还打架?”
2005年,周建忠在公安部“全国县级公安局长轮训班”做经验交流。
发言稿只有三页,最后一句话是:“警察的枪要对着罪犯,也要对着贫穷。”
2007年,他调任楚雄州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禁毒。
临行那天,水井村的番茄刚好成熟,村民摘了六筐塞满他后备箱。
他半路停车,把番茄分给路边修路的工人,自己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站了很久。
州局副局长是正处级,但对周建忠而言,平台更大,压力也更大。
2008年汶川地震,楚雄作为入川通道,承担了转运伤员和物资的任务。
周建忠在禄丰县设立“滇中应急中转站”,72小时没合眼,累计转运伤员1300余人。
2010年,楚雄州公安局启动“滇中天眼”工程,在全州布建8000个高清探头。
有人质疑“劳民伤财”,周建忠在州电视台直播辩论:“探头照的是坏人,保护的是好人。”
两年后,楚雄“两抢”案件下降61%。
2013年,他推动楚雄州公安机关与四川攀枝花、凉山州建立跨区域禁毒协作机制,三年联合破案276起,缴获毒品1.8吨。
那天,他把父亲的照片揣在左胸口袋,照片被汗水浸出了人形。
2015年7月,周建忠调任丽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丽江是旅游大市,也是毒品集散地。
周建忠凌晨两点召开现场会,第一句话是:“砸掉所有涉毒场所的招牌。”
半年内,丽江警方清查娱乐场所286家,吊销执照37家,古城涉毒警情下降93%。
6.26”国际禁毒日,丽江公安局将近年来部分结案收缴的毒品241.53公斤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集中销毁。
这个大场面,震撼了无数丽江群众。
2017年,他调任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昆明是省会,也是全国毒品过境地。
2018年,昆明开展“鹰眼”专项行动,由周建忠靠前指挥,国家禁毒办、公安部禁毒局、省公安厅领导到场观摩指导。
统一行动组由公安、环保、安监、交运、工商等部门组成,兵分五路分别对全市几个重点地区开展统一清查行动。
行动共出动 327 人、车辆 31 辆,打掉“黑窝点”“黑仓库”6 个,现场查获液体桶装可疑化学品 1091 桶、袋装固体可疑化学品 215 袋、化学试剂 319 箱,共计 233 吨;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10 人。
主政三个月破获毒品案件1123起,抓获嫌疑人2400余名,被央媒专题报道。
2019年7月,周建忠兼任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仍留任昆明公安局长。
同年9月,他率队赴老挝、缅甸开展边境联合扫毒,首次实现中老缅“三国同步收网”,缴获冰毒片剂200万粒。
2020年8月,周建忠升任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成为正厅级干部。
这一年,他主导“净边2020”专项行动,云南边境缴获毒品28.5吨,占全国38%。
2021年,他推动“云南智慧禁毒平台”上线,实现涉毒前科人员人脸识别、车辆轨迹碰撞、物流寄递预警。
2022年,新冠疫情最紧张时,他带队在德宏边境驻守63天,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2023年,他组织编写《云南省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白皮书》,首次提出“无毒村寨”创建标准。
2025年1月,周建忠调任玉溪市委书记。
消息一出,朋友圈刷屏:“缉毒局长去管一座城?”
他到任第二天,暗访了红塔区的三个菜市场,发现“缺斤短两”投诉量居高不下。
第三天,他召集市场监管、公安、街道开现场会:“先治秤,再治人。”
一个月,玉溪下架不合格电子秤1200台,立案查处87人。
2月,他调研抚仙湖保护,看到湖面漂浮的蓝藻,当场给环保局长打电话:“明天开始,沿岸所有餐馆停业整顿,直到污水零直排。”
3月,他走访易门县铜厂乡,发现村民因矿山纠纷上访十年。
他把涉事企业、村民代表请到乡政府大院,摆开八仙桌,泡上普洱茶,从下午三点谈到晚上九点,最终达成协议:
企业出资修复尾矿库,村民成立合作社参与绿化养护。
4月,他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玉溪三问”:
一问干部,有没有把群众当亲人?
二问企业,有没有把环境当生命?
三问自己,有没有把纪律当天条?
5月,他回到牟定老家,给母亲过寿:“母亲,儿子总算没有辜负你这么多年的培养,只可惜父亲他看不到了....。”
2025年6月,玉溪市举行“6·26”国际禁毒日集中销毁毒品仪式,现场焚烧毒品3.2吨。
仪式结束,周建忠一个人走到抚仙湖边。
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像极了他1992年在雪地里看到的那滩血。
他打开手机,给当年的缉毒大队老伙计们群发了一条语音:
“兄弟们,山那边是海。海不藏毒,海只藏蓝。”
风吹过,湖面荡起涟漪,像一封回信,也像一声告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