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安徽省蚌埠市凤阳城有一个史上最强“钉子坟”,京沪高铁为了避开它,竟然多花费了2.3亿元改道,硬生生多搭建了6公里桥梁、多挖了285米的隧道。
然而,这座“钉子坟”看起来却其貌不扬,甚至还破破烂烂,泥土都快平了。
说出这坟主人的身份估计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他既不是英雄先烈,也不是开创时代的君王,而是朱重八的父母、哥哥和嫂子的陵墓。
01高铁绕道
若不是人民网的报道,高铁为朱重八哥嫂的陵墓改道这事肯定是谣言。
2013年,人民网转发了《长江日报》的一则报道,说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总工程师王玉泽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当时,几乎高铁刚刚建成通车才两年,国人们都沉浸在中国“喜提”高铁的喜悦中。
因此,那个时候高铁修建的故事也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热点。
王玉泽介绍,当时高铁本来是打算从安徽蚌埠凤阳城西南7公里左右的位置通过。图纸早就规划好了,可是修建过程中这才发现,这个位置竟然是明朝的皇陵所在地。
按照原先图纸规划,高铁会从明皇陵的北侧穿过。
后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征求了相关文物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改道避开明皇陵,以此来保护珍贵明皇陵的完整性。
而新的方案中,需要跨过河流,因而只好增设了6公里的桥梁,增加285米的隧道。
虽然最终多花费了2.3亿元,但最终也算是保护好了明皇陵建筑群的完整。
02凤阳明皇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贫苦出身,他一生痛恨贪官污吏,更加痛恨那些奢靡无度的官员,因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是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
可是,明皇陵或许就是他一生之中,干过最奢侈的事。
朱元璋还叫朱重八的时候,凤阳是他称帝后魂牵梦萦的地方。
他出生在这里,他的父母、哥哥嫂嫂也都生活在这里。
可是,自从灾荒、瘟疫之后,父母走了、兄嫂也走了,朱重八檫干眼泪告别了故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直到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这个劲敌,稳定了朝堂后,洪武二年,他就火速命人在他的家乡凤阳城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为已亡故的父母、兄嫂以及族人修缮皇陵。
从洪武二年到洪武十二年,凤阳明皇陵足足修建了十年之久。
虽然比不上秦始皇陵那般宏伟,也不如清朝贵族修建皇陵那般奢靡无度,但是对于一生简朴的朱元璋来说,这已经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了。
03凤阳明皇陵的结构
这座皇陵一共有三道围墙,最里面的一圈就是皇城,而朱家人的陵墓就是安葬在皇城的后面。
最外面的一圈是土制的城墙,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个土制城墙很多地方都已经坍塌,在民国时期很多地方还被改成了农田,如今也只能在依稀的土埂上看到昔日城墙的痕迹。
而第二圈城墙采用的是砖石砌成的城墙。
根据《凤阳新书》中的记载,这道城墙约两丈高,换算成米大约是6米6。
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一共有四道门,而每道门上都有一个楼梯可以登上城墙的阁楼,这四个阁楼因此又被称为东明楼、西明楼、南明楼和北明楼。
很可惜,明朝覆灭后,这道城墙和四个阁楼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也只是剩下残破不堪的建筑遗址。
而最里面的一道城墙也是由砖块建造而成,高度和第二道城墙差不多,也有两丈高。北面和南面分别有两个门楼,穿过这个门楼可以通往皇城中心。
皇城最中央,就是凤阳明皇陵的正殿,这是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里面供奉着朱家先祖的牌位,也是整座明皇陵的主体建筑。
在正殿南侧的位置就是明代皇室的陵园,里面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兄嫂、侄儿的遗骨。
虽然,凤阳明皇陵在历史的变迁中屡屡遭到破坏,但是却承载着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对家人的一份真情,也是元朝历史的见证。
2015年,凤阳县对明皇陵石刻文物展开了保护性修复工作,如今的凤阳明皇陵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被国家评定为了4A级景区。
参考资料:
1、百科:明皇陵
2、人民网:京沪高铁多花2.3亿绕开皇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