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每个人年轻时都忙着追赶,被生活推着跑。
等真到了晚年,很多人发现,自己成了“闲人”,身边反而冷清下来。
尤其是独居老人,表面无牵无挂,实际上寂寞常常像老猫一样钻进心里,夜深人静时陪着你唠叨不停。
可是真到了老年,别一味指望儿孙绕膝、亲友常伴,尤其独居时,要是不会和孤独做朋友,日子过得比嚼蜡还没滋味。
很多现实里的老人,嘴上说“我习惯了”,心里却数着一天要坐几次沙发,盯着手机屏幕等一个消息。
说到底,独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老了,不知道该怎样安放自己。
其实,晚年独居,有这三种方式,最能帮你化解孤单,活得洒脱自如。
01
培养一两个真正的兴趣
人老了再不找点事干,生活真的枯得掉渣。
天天刷手机、盯电视,最后就剩下叹气。
其实,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一屋子的热闹,而是自己能给自己找乐子。
有个楼上的邻居,儿女都在外地,她一人住,别人都觉得挺可怜。
可人家把阳台改成了花房,天天倒腾花草,季节一到就搞点多肉、兰花,生活过得比谁都忙。
还参加书法班,学画画。
老了还能画出几个像样的牡丹,朋友请她给送祝福字,她乐得合不拢嘴。
兴趣这东西,看起来没什么用,其实是最好的解药。
能帮你忘掉孤独,也让日子有了盼头。
02
和几个同龄人成为知己
别总以为年纪大了连朋友都没了,其实到了晚年,更应该主动结交三两知音。
不求走得多近,能约着走走公园,喝杯茶,聊聊各家的鸡毛蒜皮,比守着社交软件里的点赞真实多了。
我认识的一个阿姨,跟邻里约着逛菜市场,有时还组个家庭小乐队,在广场跳跳舞。
有事唠嗑没事散步,连病痛都被她们互相打趣过去了。
生活里能有几个共鸣的人,哪怕只是关注彼此的天气,心里都会觉得暖和。
不比那些虚头巴脑的人情,老同伴才是晚年的“精神暖气片”。
03
适当付费,让自己被服务
人老了,别拿“节省”当美德。
能请得起家政就别自己苦熬。
生个病硬撑着,只会把自己拖垮,到最后连个倒水的都没有。
所以说,独居老人,实际上要善于花钱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反而更体面、自在。
比如我父亲前几年身体不好,刚开始也觉得花钱请护工不划算。
后来实在吃不消,家里人说服他专门请了人陪护,结果发现日子一下子顺了。
有人搭把手,该休息时能躺平,身体也恢复得比谁都快。
晚年买服务,其实买的就是安心和尊严,别等到走不动才后悔。
结语
人到晚年,独居不是凄凉的标签。
外头的热闹终会散场,真正能让自己不被寂寞吞没的,只有主动拥抱生活。
培养兴趣、亲近朋友、合理花钱才是独居老人的“三把伞”。
学会这三招,比指望别人靠得住,才是真正的活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