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14岁的金正林正准备中考冲刺,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冰火两重天”的玩笑——中考全县第35名的喜报刚到手,急性白血病的确诊通知书就砸得全家晕头转向。那会儿他发烧鼻塞、淋巴结肿得跟小核桃似的,中考一结束病情就急转直下,父母带着他辗转上海、合肥求医,20多天就花掉了30多万积蓄。
图片源于网络
胡奇卉说,那时候她和丈夫兜里就剩50多万,可上海的医院像个“碎钞机”,眨眼工夫30多万就没了。实在没辙了,她坐在医院走廊里抹着眼泪,哆哆嗦嗦点开了众筹平台。您猜怎么着?才两小时,40.3万元善款就齐活了,来自28689位陌生人的爱心,像春天里的暖风,一下子把全家从冰窟窿里拉了出来。后来2020年山东小伙的造血干细胞配上型,第二次众筹又火速筹满18.6万,两次总共58.9万元,成了金正林生的希望。
2022年9月,这孩子总算能背着书包重返校园了。如今他以647分考上湖南大学,复查显示已临床脱离白血病,可更让人心里暖的是——这家人把每一分善款都“当债还”。2024年11月,胡奇卉和丈夫借遍亲戚凑钱,硬是把589092元全退回了众筹平台,28689位捐赠人陆续收到“返回的爱心”,连平台都直呼“头回见”。
有人说这是“傻气”,可我瞅着这分明是“大智若愚”。您想啊,搁现在这“精明”世道,谁家收到善款不是先道谢再道谢?可胡奇卉偏说“这钱不是咱的,得还”。她现在每天凌晨3点摸黑起床和面,包子铺的蒸汽里浸着她对“还债”的执念,她说“包得多,挣得多”,可咱知道这背后是无数个“再坚持一下”的夜。
金正林这孩子也争气,大学报到那天,妈妈发朋友圈说“愿你遇良师,遇良友,不负韶华”,可他自己心里装着更大的事儿——要把这份爱传下去。您瞧,他们家现在献血20多次,连器官捐献协议都签了,用行动证明“爱出者爱返”不是空话。这哪是简单的“还债”?分明是爱的“双向奔赴”,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这故事让我想起老家那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金正林一家不单是报恩,他们是把这份善意当成了火种,点着了更多人心里的灯。您说,这样的“傻气”值不值得点个赞?
金正林的故事,不是鸡汤,是热乎的人间烟火气。它告诉我们:哪怕生活给你最苦的糖,也得含着泪咽下去,然后笑着把甜还给他人。现在这孩子带着全社会的爱走进大学,而他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退回的善款,那些传递的爱心,都在悄悄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
本文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细节如有纰漏和异议,还请补充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