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苏南通:“海上巨无霸”刷新纪录,锚定“深蓝”向高端进发

0
分享至

9月14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NGUYA FLNG)从南通沿海顺利出港交付。

这个LNG年产能达240万吨的巨型装置,满负荷状态下每日可处理天然气约1076万立方米。它不仅刷新了南通沿海拖航纪录,更彰显了中国船舶海工产业的世界级竞争力。这座漂浮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即将远赴非洲刚果(布)海域投入运营,成为中国高端海工装备出海的重要里程碑。

产业集聚,构建钢铁脊梁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发展,犹如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史诗。从上世纪播下产业种子开始,这座城市凭借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和政策驱动,逐步构建起从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部件配套,到整船建造和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南通已经有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等重点船舶海工装备园区,上千家船舶海工及相关配套企业星罗棋布,形成了“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中远海运川崎、招商局重工(江苏)等龙头企业勇立技术创新潮头,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任;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在高端配套领域深耕细作,为整个产业筑牢根基。它们共同铸就了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钢铁脊梁”,也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赢得了重要地位。

在江苏省的大力支持和战略引领下,南通已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数据显示,南通船舶制造规模占全国约1/10,海工装备占全国1/4,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

2024年1-7月,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79.9亿元,同比增长6.8%,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除了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振华重工、中集集团等国内央企和大型集团,日本川崎重工、新加坡海庭、三菱重工等国际企业也通过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在南通投资设立厂房,显著提升了南通在全球船舶海工领域的影响力和产业号召力。



NGUYA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项目 图片来源/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领航,海事护航重大成果

从“天鲲号”重型自航绞吸船的雄姿初显,到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驰骋远洋,再到如今“NGUYA FLNG”远赴非洲开拓能源市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不断突破边界,推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装备成果。

在这一进程中,创新科技成为关键推动力。惠生清洁能源首次将CHART IPSMR®液化技术和SPB®储罐技术应用于浮式液化生产装置,显著提升了液化生产效率与储罐系统的稳定性。该装置还集成多种低碳技术,在实现高效运营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彰显绿色造船的先进理念。

这些成就的背后,不仅凝聚着企业的自主创新与不懈努力,也得益于南通海事局全方位、全周期的护航保障。“历时仅33个月,从合同签署到正式启航,并累计实现3000万安全无损工时,充分展现了中国供应链高效集成与制造业综合实力。”惠生清洁能源副总裁兼NGUYA FLNG项目总监魏华清表示。该公司独有的EPCIC一站式交付能力,使项目较合同期提前一个月启航,为国际大型能源项目树立了新标杆。

自“NGUYA FLNG”项目启动以来,南通海事局便积极介入,开展通航安全评估,不断优化拖带方案。在建造全程中,海事部门实施严格监管,助力实现3000万工时零事故的优异安全记录。从出坞到最终拖带,每一关键节点均配有专项交通组织方案。此次拖带作业中,14艘海巡艇与拖轮、3架无人机共同组成立体“护航矩阵”,成功保障总长740米的拖带船队安全离港,充分体现了南通在超大型海工装备移动作业中的卓越组织与保障能力。

在省级层面,江苏省亦积极推动产业创新,今年4月牵头成立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持续输送创新动力,助力重大装备成果接连涌现。


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图片来源/江苏工信

展望未来,迈向高端船舶新征程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南通船舶海工产业正朝着“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迈进。面对全球市场对绿色船舶和智能海工装备需求的持续增长,南通积极布局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浮式核电平台等前沿领域,力争在新一轮全球海工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在绿色转型方面,当地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大力推进绿色船型的研发与建造。国内首艘15000立方米舱容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以及全球最大、最环保的9100车汽车滚装船“礼诺北极光号”等高端船舶的成功交付,为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智能化同样成为关键发力点。南通企业持续加大“智改数转网联”投入,振华传动的智能化焊接车间、招商局重工的激光数字制造中心等一批智能化设施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中远川崎智能船厂更是获选为船舶行业全国唯一的试点示范项目,标志着南通智造迈向新高地。

政策支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今年2月,南通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推出专项政策及实施细则,围绕科技创新、项目招引、人才引育、企业做大做强和市场开拓五大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资金奖励、租购补助、产业基金扶持和品牌活动赋能,真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集聚区的诚意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更转化为精准务实的服务行动。工作专班根据企业反馈,组织多家企业赴启东、青岛等地开展供需对接与招商活动,并举办了金融对接、知识产权讲座、税务合规及风控管理等十余场专项培训,全周期陪伴企业成长。

9月16日,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芬兰、荷兰、法国、日本等60多家知名国际企业和国际机构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船舶海工产业的水平与实力。面朝大海,南通正以全新姿态拥抱未来,在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经济格局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文/李诗睿

来源: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工信、江苏边检、中国工业新闻网、南通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游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游新闻
重庆“门户级”新闻客户端
237054文章数 5842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