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股市有多火爆?
挤地铁、坐电梯都能听到有人在讨论股票,就连家里的亲戚也跑来问我要“财富密码”。市场热度更是直接反映在数据上: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一度飙到了3.18万亿,排名历史第二;大盘指数更是热到烫手,接连突破3700、3800点,眼看就要冲上3900点。
这个钱是哗哗地往里涌,到现在,国内的ETF总规模已经突破了5万亿大关。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的ETF规模从0到1万亿,用了整整16年;而从1万亿冲到5万亿,只用了不到4年,尤其是最近这两年,简直就是开了倍速,每增万亿的时间直接缩短到了4个月。
这里面蕴藏的信号,就是指数化投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以前大家费尽心思研究个股,现在发现不如直接买ETF,省心、透明,还能分散风险。更有意思的是,今年两次ETF规模大跃升背后的“主力部队”完全不一样。像4月份冲4万亿的时候,大盘震荡,主力是宽基ETF,也就是沪深300这些大盘指数,那个时候国家队下场稳定局势,有16只宽基ETF资金净流入都超过了百亿。
但是这次冲5万亿,主角却换成了债券ETF和港股ETF:一边是机构资金在大买首批科创债ETF,而另一边是不少投资者借道港股ETF去布局创新药等板块。
除了规模变大,ETF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像科创板的ETF越来越全,从科创50、科创100到科创200,现在又有了科创主题ETF,想投科创板,总有一款适合你。
行业主题也越分越细,以前大家可能只知道芯片、新能源,现在什么自由现金流、航天、航空、卫星产业,通通有了专属ETF。而债券ETF也在不断创新,比如说今年新出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一上市就卖爆了。首批科创债ETF,一个多月规模就从不到300亿增长到了1200多亿。
那么,咱们的ETF为啥能这么火呢?
第一,从抓结构性行情来说更方便。市场热点轮动快,今天AI、明天医药,个人根本追不动,但是通过ETF,就可以一键布局整个行业,省去了选股烦恼,交易方便,费用还低。
第二,有政策的东风加持。今年初,国家专门发了文件,点名要大力发展股票、债券ETF。
第三,赚钱效应摆在那儿,像今年几个板块热点,AI、创新药ETF基金表现都不错,身边有人赚到钱了,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来了。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现在市场这么热,后面怎么看?多数机构分析认为,市场往上走的势头还在,但也别指望闭着眼睛买。接下来行业轮动会更快,机会和风险并存。现在的情绪有点上头了,成交量天天超2万亿,但是短期涨得太快,基本面还没完全跟上,要小心回撤的风险。
大家永远要记住,投资是自己的事,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抄作业,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持仓比例,不要让市场的狂热或者恐慌打乱自己的节奏。你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